幼儿园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检测与评价研究
刘美霞
甘肃省军区昆仑幼儿园 730000
引言
幼儿园体育课程是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培养健康习惯的的核心载体,其教学质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与未来成长有着很大的关联[1]。教师通过开展合理的体育课程,能够有效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提升协调能力,同时对其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影响。而从当前来看体育课程开展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师对课程教学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精准定位教学薄弱环节,助力体育课程得以顺利开展与实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构建完善评价体系,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是提升幼儿园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核心路径。幼儿正是身体发展和心理认知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质量检测和评估时,需要契合幼儿发展规律和兴趣点,选择合适的评价内容,强调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方法,以更清晰了解每位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欲望,及时调整教学的策略和方法[2]。从而确保评价体系既能够遵循科学理论,又全面、动态地反映教学质量,为课程优化与幼儿发展提供精准导向,便于在幼儿园实际教学中推广应用。
例如,教师评价体系构建时,需要先明确评价的原则,包含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并细化评价指标的设计。针对教学目标方面,需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幼儿园体育课程总目标,制定分年龄段教学目标参考模板,比如说小班更加注重培养幼儿运动兴趣和身体协调性,中班注重运动技能基础训练,大班强调团队协作和运动策略学习。教学内容评价时,需要成立专门的课程小组,定期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评估;教学方法方面,则需要开展研讨活动,组织体育教师互相分享体育实施的方法和策略;在教学过程评估时,需要安排骨干教师进行课堂观摩,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并与授课教师进行反馈交流。最后则需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综合评价幼儿的运动技能掌握程度、学习兴趣和态度变化,改进教学中的问题。
二、优化评价实施流程,推动体育教育发展
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在于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其中包含了幼儿体质的增强以及对其心理健康的关注。此时教师在对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时,需要关注幼儿体育活动参与的过程和成果,强化检测和评价的整体过程,以此为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达到课程评价的目标,推进学前教育提质。
例如,教师在评价开展时要制定分层课堂观察量表,将教师教学行为分为教学目标达成、活动组织、指导策略等;幼儿学习表现分为参与度、技能掌握、合作意识 3 个一级指标,8 个二级指标。同时安排两名观察员,通过定点观察和移动观察的方法来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幼儿体育活动参与的实际表现。在此过程中观察员需要将体育活动的关键事件和行为表现记录下来,比如说“幼儿进行平衡木练习时,教师给予了针对性的动作指导和语言鼓励”“幼儿在小组接力游戏中,积极为同伴加油”。体育活动结束后,观察员运用 SWOT 分析法,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制作总结报告,例如发现部分幼儿在投掷动作中存在姿势不规范问题。而教师则需要结合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计划,对质量检测过程进行复盘,提升体育教学效率。
三、强化质量保障措施,促进幼儿良好发展
强化质量保障措施是提升幼儿园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支撑,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要想确保体育课程教学顺利开展,则需要从师资队伍、物质资源等维度构建保障体系,引领幼儿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从而全方位为幼儿园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筑牢根基,促进幼儿更加全面的发展。
例如,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需要学校每周开展 1 次园内体育教学教研活动,内容包括教学案例分析、技能培训等比如说中班幼儿投掷动作不规范问题,组织教师观看专业运动员投掷教学视频,确定出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模拟教学演练。另外每学期还可以邀请体育教育专家讲座,如“幼儿体能训练的科学方法”,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而在物资保障方面,需要幼儿园制定年度体育设施设备采购计划,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更新和补充体育器材,比如说为中班幼儿购置适合其身高的小型攀爬架、平衡木,以及趣味球类(如软式足球、充气球)。而在课程资源开发时,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编写适合的园本课程教学。如开发《中班趣味体能游戏》教材,包含“小兔子跳圈”“小猴子闯关”等游戏案例,从而确保质量保障措施落地见效。
结束语
总的来说,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园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价的深入探索,构建了涵盖评价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评价体系,为解决当前体育课程设置随意、教学质量监控缺失等问题提供了科学路径。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欲望,还能够保障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未来教师还需要探索更多的体育教育评价,完善学前体育教育评价理论体系,从而提升幼儿园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美松.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J].家长,2025,(09):13-15.
[2]杨萌.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