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作者

张堂

昆山市瑾晖实验小学

引言

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抽象性与应用性特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为其后续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因素影响,许多教师仍以知识传授为核心,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与培养,导致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与主动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深入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与实践路径,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激发学生创新活力,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制约因素

(一)教学理念滞后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将教学目标局限于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解题技巧,认为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难以开展创新思维培养,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教学中,教师习惯占据主导地位,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思路与方法学习,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思维特点,不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想法,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萌发。

(二)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许多小学数学课堂仍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师在课堂上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讲解知识点、演示例题,学生被动听讲、模仿练习,缺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学生长期处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难以形成灵活变通的创新思维,导致创新思维培养流于形式。

(三)教学评价片面

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存在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片面的问题。多数教师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核心,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忽视对学生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将学习重心放在死记硬背知识点与提高解题正确率上,缺乏主动探索与创新的动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可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欲望;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引入游戏教学法,将数学知识融入趣味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为创新思维培养奠定基础。

(二)拓展教学内容,搭建创新平台

在遵循教材大纲的基础上,教师应适当拓展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创新思维发展的平台。可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引入与数学相关的科普知识、趣味数学题、数学史故事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激发创新热情;设计开放性数学问题,这类问题没有唯一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测量教室面积、规划家庭购物预算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三)革新教学评价,保障创新发展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供保障。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过程、创新方法、合作能力、实践成果等方面的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创新能力;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反思能力;在评价反馈上,注重激励性评价,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想法与努力,对学生的不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鼓励,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在积极的评价氛围中敢于创新、乐于创新。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路径

(一)提升教师创新教学能力

教师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应加强自身学习,提升创新教学能力。教师需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教材与学生认知规律,探索适合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积极参与教学研讨与培训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创新教学经验,借鉴优秀的教学案例,拓宽教学思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逐步提升自身的创新教学水平,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二)营造良好课堂创新氛围

课堂氛围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发言,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与想法,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创新尝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平等交流、真诚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与支持,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启发,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互动氛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碰撞与发展。

(三)加强家校协同育人

创新思维培养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应加强家校协同,形成育人合力。学校通过家长会、家校群等渠道,向家长宣传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避免过度关注学生成绩,重视对孩子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与创新表现,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与兴趣爱好,共同制定适合学生的培养方案;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创新实践活动,如亲子数学竞赛、家庭数学实践任务等,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创新学习,形成家校协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局面。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时代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虽然小学数学教学在创新思维培养方面面临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片面等问题,但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革新教学评价,结合提升教师创新教学能力、营造良好课堂创新氛围、加强家校协同育人等实践路径,能够有效突破制约因素,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俞晓建.小学数学教学中系统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与实践[J].理科爱好者,2025,(04):155-157.

[2]包熙.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J].成才,2024,(22):122-123.

[3]邵剑南.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4,(45):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