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起韵入境共情:高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教学的范式重构

作者

李彩英

巴马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 547500

引言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精粹 , 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与情感特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关键。然而 , 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常感枯燥无味 ,难以领悟诗词意蕴。在古诗词教学研究中 , 已有学者探讨了诵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 , 这些研究对活化古诗词教学有重要贡献 , 但多侧重某一方法 , 尚缺乏将“韵律 - 意境 - 情感”三者系统整合、环环相扣并提升到“范式”高度的研究。本文创新点在于重构“起韵-入境- 共情”教学范式, 以期在新时代实现古诗词教学的革新。

一、精研诵读之法,体悟诗词韵律之美

诵读是领悟诗词韵律美妙之处的关键办法,不断地吟诵,能够让学生在富有感情的朗读之中领略诗词的韵律之美。诗歌就是要用来朗读传播的,唯有在吟诵当中,方可切实领会诗词内在的旋律与节奏的美妙感觉,读诗务必要读出声音,这是理解诗词内涵的根基[1]。

拿《临安春雨初霁》的教学来说,教师要进行诵读示范,引领学生掌握平仄、停顿等韵律方面。就像“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这两句,首句很多字都是平声,尾字“纱”和下句首字“谁”构成叠韵,读起来响亮有力,表达出诗人的感慨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断吟诵里体会这种韵律美 。这种情感基调为后续情境想象及共情理解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还得留意读出诗句的节奏感。比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通过“小楼”与“深巷”“一夜”与“明朝”“春雨”与“杏花”的对应排列,形成明快的节奏,仿佛让人听到了春雨淅淅沥沥、杏花叫卖的声响。这种工整对仗带来的舒缓节奏,自然引发学生对诗歌意境的联想,为情境体验埋下伏笔。

二、巧设多元情境,引领学生入境探幽

在古诗词教学环节,巧妙地设计多种多样的情境,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探寻精妙之处,感悟诗词的意境之美。诗词的意境需要读者在特定的情境当中去体会。教师要擅长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探寻诗词的细微幽深之处 [2]。“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雨过天晴后的闲适情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春雨初晴、杏花绽放的画面,让学生想象自己就在晴朗的窗前煮茶品茗、随意写字的场景。

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现场进行泡茶、临摹字帖,引导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悟诗人“晴窗细乳戏分茶”的闲适心境。通过情境导入能够唤起学生的感官体验,带领他们走进诗词所营造的意境,读懂文字背后的韵味。比如前文提到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雨声、杏花香气等,这些声音、气味线索自然而然勾连起一种闲适又略带愁绪的独特心境,为下一步共情理解诗人复杂情感搭建了心理基础。巧妙设置多元情境,引领学生在意象想象中走进诗人笔下的世界,是引导学生共情的重要环节,在心灵已然打开的状态下,学生能更好地去体悟诗人内心的千回百转。

三、深挖情感内核,引导学生共情品韵

诗词饱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教师应当擅长挖掘诗词里的情感核心,引领学生踏入诗人的精神天地,去领会、去产生情感共鸣,理解诗词语句背后蕴含的情感韵味,这在诗词教学当中占据着关键位置[3]。《临安春雨初霁》的最后一联“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诉说了诗人的内心想法。“莫起风尘叹”里的“风尘”一词,运用了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中“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典故,寄托着诗人不愿遭受污浊官场影响的心境。而“犹及清明可到家”这句话,又表达出诗人想要回归田园的期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其中的情感脉络:陆游原本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才前往京城,然而面对官场的种种黑暗现象,他只感到“世味年来薄似纱”,内心满是迷茫与失望;“谁令骑马客京华”这句诗,更是流露出诗人不得已勉强接受征召的无奈之情。面对浑浊的官场环境,“素衣莫起风尘叹”是他发自心底的呼喊,而回归田园才是他内心真实的渴望。教师还能够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探索与体验。比如:陆游是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诗人,在这首诗当中,能否解读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呢?诗人“素衣莫起风尘叹”的心境,学生是否有过相似的感受呢?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去感悟诗人的情感,必然能够引发更多的情感共鸣,深化对诗歌情感内涵的认识。韵律的节奏感引出意象想象,意境体验又自然连通情感共鸣,三个层次环环相扣、递进提升,最终实现学生与诗人情感世界的契合。

结语

古诗词赏析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 , 需要语文教师在理念和方法上持续创新。本文提出了“起韵 - 入境 - 共情”的古诗词教学新范式 : 以精研诵读法体悟韵律之美为基础 , 以巧设情境引领入境探幽为桥梁 , 以深挖情感引导共情品韵为目标 , 三者递进整合、环环相扣 , 共同构成一个系统化的教学流程与策略体系。这一新范式旨在带领学生走进诗词意境 , 感悟诗人情怀 , 领略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 真正实现古诗词教学从知识灌输到审美鉴赏、情感共鸣的范式革新 , 从而开创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赵小丽.“一夜春雨”何来“卖杏花”——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赏读 [J]. 名作欣赏 ,2024,(17):87-89.

[2] 蒋春红 .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融入审美教育策略研讨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12):62-64.

[3] 刘芳芳 . 审美教育视角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D]. 延边大学 ,2024.

[4] 陈少松 . 古诗词文吟诵导论 [M]. 中华书局 :201706.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