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杨润华

重庆市兼善中学 400715

一、引言

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从初中到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知识深度增加、能力要求提升、教学节奏加快等显著变化。然而,当前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部分学生升入高中后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与学习要求,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成绩波动。因此,深入探索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策略,成为提升语文教学连贯性与实效性的关键课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差异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差异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侧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基本能力的培养。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学注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以及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目标明确指向学生语言素养的基础构建,例如要求学生能够准确书写常用汉字、流畅朗读课文、完成简单记叙文写作。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则更强调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教学目标从基础能力向高阶思维与综合素养转变,如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需深入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培养批判性思维与独立见解。

(二)教学内容的差异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以基础性、趣味性为主。教材选文多为贴近学生生活、篇幅较短、理解难度较低的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如朱自清的《春》。知识讲解集中在字词解释、简单写作手法分析等层面,知识体系相对零散,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显著增加。教材选文涵盖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学术论文等,文本篇幅较长、思想内涵深刻,如《红楼梦》选段、鲁迅的杂文。教学内容涉及复杂的文学理论、文化常识、文言文语法体系等,知识体系更具系统性与综合性,注重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框架。

(三)教学方法的差异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相对缓慢,教师多采用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方式,对课文进行细致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要点。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度主要体现在回答问题、完成课堂练习上,学习自主性相对较弱。

高中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常采用小组合作法、项目式学习法等,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教师仅在关键处进行引导与点拨,教学节奏紧凑,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较高。

(四)评价体系的差异

初中语文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考试成绩在评价体系中占比高,评价内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记忆与基本技能的应用,如字词默写、阅读理解简答题、命题作文等。评价方式相对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评价强调多元化,除终结性评价外,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将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外阅读、写作实践等纳入评价范围。评价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深度、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如在作文评价中,不仅关注语言表达,更看重文章的思想性与逻辑性。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计,实现知识体系衔接

初中阶段的前瞻性教学: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高中语文教学要求,对基础知识进行适度拓展与深化。例如,在文言文教学中,除了讲解课本中的字词与句式,可引入高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让学生提前接触、逐步熟悉;在写作教学中,适当渗透议论文的基本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阶段的适应性教学:高中语文教师在新生入学初期,可开展语文知识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设计专题复习课程,如古诗词鉴赏方法回顾、现代文阅读方法巩固等,帮助学生填补知识缺口,顺利衔接高中语文学习。

(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教学方法的渐进式变革:初中语文教师应逐步转变教学方式,增加课堂互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例如,在阅读教学中,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在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培养创新思维与自主表达能力。

高中教学方法的引导式过渡: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初期,应放缓教学节奏,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指导。通过示范阅读、写作过程,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文本分析、资料收集、论文撰写;组织学习经验分享会,邀请高年级学生介绍学习方法与技巧,帮助新生快速适应高中学习模式。

(三)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初高衔接的评价标准:教育部门与学校应联合制定初高语文教学衔接的评价标准,明确不同阶段的评价重点与指标,确保评价体系的连贯性。例如,在初中阶段逐步增加过程性评价比重,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在高中阶段进一步细化综合素养评价维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强化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教师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针对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同时,利用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如对于阅读能力薄弱的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指导;对于写作能力欠缺的学生,加强写作训练与个性化辅导。

四、结论

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保障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入分析初高语文教学在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针对性策略,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跨越学习阶段的鸿沟,实现语文素养的稳步提升。在未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与创新衔接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推动语文教学向更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小明 . 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 [J]. 语文教学通讯 , 2023 (12): 12-14.

[2] 李丽 . 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学习差异及衔接建议 [J]. 教育教学论坛,2024 (36): 155-158.

[3] 张峰 . 关于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 (10): 18-20.

[4] 赵红梅 . 初高语文衔接·让学生平稳过渡 [J]. 教学月刊 ,2025 (2):22-25.

[5] 刘刚 . 初高语文衔接的关键要素与实施路径 [J]. 语文建设,2025 (5):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