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结构优化研究

作者

王玉敏

四川省中江县黄鹿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 中江 618100

引言

信息化教育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形态,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将信息技术与 “自主 — 合作 — 探究” 课堂结构进行有效融合,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路径,借助信息化手段,教师能够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进而增强课堂互动性,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

一、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现状分析

(一)信息化教育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全新活力,显著提升了课堂互动性与趣味性,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与形式限制,智能白板、专业数学教学软件等信息化工具的运用,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动画演示、虚拟实验等多元形式呈现,极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与吸引力,助力学生高效理解数学概念,以动态几何软件为例,学生通过拖拽、旋转、测量等操作,可自主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变化规律,在实践体验中深化知识理解,充分激发学习主动性与课堂参与热情。

但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进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尽管各类教学设备与软件逐步普及,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发挥其最大教学效能,仍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课题,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工具的操作熟练度不足,在教学设计环节未能充分挖掘技术优势,教学方式仍停留在简单的 “技术搬运” 层面,导致信息技术的应用浮于表面,难以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跃升.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内涵及特点

“自主 — 合作 — 探究” 课堂模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该模式以自主学习为核心驱动力,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探索破解数学难题,从而培育其自主学习意识与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与支持者,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方向指引与资源支持。

合作与探究构成了这一模式的重要支柱,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通过互助协作,分享解题思路与策略,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探究活动则贯穿课堂始终,学生通过剖析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尽管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日益广泛,但传统教学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课堂结构僵化单一,学生的主体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彰显,在推行 “自主 — 合作 — 探究” 模式时,部分教师由于课堂设计能力不足,未能合理规划教学环节,导致课堂互动流于形式,教学效果未达预期。

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同样存在困境,信息化工具应用的精准度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引导与及时反馈,知识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部分学生过度依赖信息化技术,忽视传统学习方法的价值,使得 “自主 — 合作 — 探究” 课堂的教育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信息化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结构优化路径

(一)优化自主学习环节

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构建了多元支持体系,依托数学学习平台、在线作业系统等数字化工具,教师得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推送定制化学习资源,使学生可依据自身学习节奏与知识需求,灵活选择适配内容开展学习,这种个性化学习模式有效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内驱力,助力其围绕兴趣点深入钻研数学知识点,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凭借视频讲解、互动习题、仿真实验等多样化呈现形式,丰富学习层次,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升学习成效。

(二)优化合作学习环节

合作学习作为 “自主 — 合作 — 探究” 课堂模式的核心要素,在信息化工具赋能下焕发新活力,在线协作平台与即时通讯工具打破时空界限,为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提供便捷渠道;网络资源的开放共享,拓宽学习素材获取途径,促进学生间的互助互学,通过创设数学游戏竞技、主题互动研讨等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合作积极性,使其在协同解决问题过程中,强化团队协作能力,实现共同进步。

(三)优化探究学习环节

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开展深度探究学习提供有力支撑,虚拟实验平台、数学建模软件等工具,突破现实条件限制,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有效锻炼其实践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问题导向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开展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深化数学知识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信息技术的介入,帮助学生从多维度分析问题,提升其综合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信息化平台的支持与辅助

智能化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中枢作用,通过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师可实时监测学生学习动态,依据平台反馈数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障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各学习环节的有序推进,借助数据分析工具,教师能够精准把握学生学习进度,快速定位学习难点并给予针对性指导,从而实现课堂结构的精细化调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优化后的课堂模式中收获高效学习体验。

结语

在信息化浪潮推动下,小学数学 “自主 — 合作 — 探究” 课堂结构的优化显著提升了教学效能。信息技术的融入,全方位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大幅提升了课堂互动性与学生参与度。但优化实践仍需持续探索完善,尤其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提升与技术深度融合方面亟待加强,展望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信息化教学将持续驱动教育模式革新,为提升教育质量、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赵思羽 . 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运行分析 [J]. 小学生 ( 下旬刊 ),2024,(08):58-60.

[2] 罗新华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4,(3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