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模式与价值初探

作者

李国泰

建宁县教师进修学校 354500

一、整本书阅读模式构建的实践路径

整本书阅读模式的构建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突破传统单篇教学的局限。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与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深度参与。例如,以《朝花夕拾》为载体,设计“鲁迅笔下的童年记忆”主题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结合文本细节分析人物心理变化。这种模式强调文本的整体性解读,避免碎片化阅读导致的认知断层。

跨学科融合是整本书阅读模式的重要特征。以《海底两万里》为例,教师可联合地理学科设计“海洋探险路线图绘制”任务,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中的地理描述与科学知识,绘制鹦鹉螺号的航行轨迹。此类活动不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促进学科知识的迁移运用。

数字化阅读工具的整合为模式创新提供技术支持。教师可利用电子书平台标注功能,组织学生开展“文本批注接力赛”,要求每位学生在特定章节添加个性化批注,并形成批注网络图谱。这种动态交互模式既保留纸质阅读的深度思考,又融入数字时代的协作特征。

二、整本书阅读对语言建构能力的提升

整本书阅读通过持续性的语言输入,促进语言知识的系统化积累。以《骆驼祥子》为例,学生可在阅读过程中建立“京味儿语言”词汇库,整理老舍作品中特有的方言词汇与修辞手法。这种主题式积累方式,较传统字词教学更具情境性与实用性。

文本细读能力的提升是语言建构的核心表现。在《水浒传》阅读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章节的叙事视角,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语言差异塑造人物性格。例如,林冲与鲁智深的对话风格对比,既体现人物身份差异,又反映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的迁移是语言建构的最终目标。教师可设计“名著改写”任务,要求学生将《简·爱》的某段心理描写改编为现代诗歌。此类活动促使学生将经典文本的语言风格内化为自身表达工具,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

三、整本书阅读对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贯穿阅读全过程。在《格列佛游记》阅读中,教师可组织“荒诞背后的现实批判”辩论会,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奇幻叙事讽刺社会现象。此类活动打破对文本的表面接受,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体现在文本结构的解析中。以《西游记》为例,学生需梳理“九九八十一难”的叙事逻辑,分析作者如何通过重复与变异构建故事张力。这种结构分析既锻炼归纳能力,又培养对叙事规律的敏感度。

创造性思维在文本再创作中得以激发。教师可布置“续写经典”任务,要求学生为《边城》设计开放式结局。此类活动突破文本既定框架,鼓励学生结合时代特征重构故事,培养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四、整本书阅读对审美鉴赏的深化

文学审美能力的提升源于对艺术手法的感知。在《红楼梦》阅读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黛玉葬花”场景中的意象叠加,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自然意象与人物命运的隐喻关系构建诗意空间。这种深度解读超越情节记忆,直达审美核心。

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拓展审美视野。教师可组织“名著影视改编对比”活动,要求学生比较《平凡的世界》小说与电视剧在人物塑造、场景设计上的差异。此类活动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理解媒介特性对文本呈现的影响。

审美情趣的个性化发展在阅读实践中显现。教师可鼓励学生建立“个人阅读美学档案”,记录对不同文本的审美偏好与感悟。这种自我反思机制促进审美意识的觉醒,形成独特的审美判断标准。

五、整本书阅读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传统文化认知的深化通过经典阅读实现。在《论语》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设计“儒家思想现代转化”研讨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仁”“礼”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此类活动既传承文化精髓,又促进传统智慧的创造性转化。

文化认同感的建构源于对民族精神的体认。以《红岩》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革命精神当代传承”主题演讲,要求结合文本细节与现实案例阐述红色基因的当代意义。这种活动将文本阅读与价值引领结合,增强文化自信。

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在阅读拓展中提升。教师可引入《小王子》等外国经典,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学中的儿童观差异。此类跨文化阅读活动培养全球视野,促进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包容。

六、整本书阅读模式的现实价值

整本书阅读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启示体现在教学范式的转变。从“知识点传授”到“素养培育”的转向,要求教师重新定位角色,从知识权威转变为学习引导者。这种转变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素养与课程整合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在模式实践中凸显。整本书阅读要求教师具备文本解读能力、活动设计能力与评价反馈能力。教师需通过专业阅读、教学研讨等方式持续提升,形成“阅读- 实践- 反思”的成长闭环。

教育生态的优化需多方协同。学校需建立整本书阅读资源库,提供多样化文本选择;家庭需营造阅读氛围,支持学生持续阅读;社会需提供公共阅读空间,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生态。

参考文献

[1] 王宁 . 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J]. 中学语文教学 ,2016(11):4-8.

[2] 温儒敏 . 把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教学头等大事 [J]. 语文建设 ,2016(25):4-7.

[3] 郑桂华 . 整本书阅读:应为和可为 [J]. 语文学习 ,2016(7):4-8.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模式与价值研究》编号:FJJKZX24-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