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实践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有效方法
娄佳
咸宁市第四初级中学 437000
一、引言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生活化教育理念融入情境教学实践,能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与抽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运用生活化教育理念开展情境教学,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深入挖掘生活素材,创设真实生活情境
(一)关注学生日常生活细节
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的数学素材宝库。初中数学教师应敏锐观察学生在学校、家庭以及社区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从中挖掘与数学知识紧密相关的元素。例如,在校园里,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如篮球比赛,就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篮球的投篮轨迹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抛物线的相关知识;计算比赛得分、统计球员各项数据等,则涉及到四则运算、统计图表等数学内容。家庭生活中,装修房屋时对房间面积的计算、家具尺寸的测量与搭配,都与几何知识紧密相连。社区生活中,超市购物时商品的价格计算、折扣优惠的判断,以及社区规划中的布局设计等,都为数学教学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素材。教师将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课堂,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其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创设情境,能增强数学的现实意义。例如,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垃圾分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教师可以以此为背景,设计关于垃圾分类数据统计的情境。让学生统计不同类型垃圾的数量、占比,绘制相应的统计图表,分析垃圾分类的现状和趋势。又如,在交通出行方面,随着共享单车的普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共享单车的调度问题,涉及到路程、时间、速度的计算,以及如何优化调度方案以提高使用效率等数学问题。通过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三、巧妙融合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
(一)以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入数学知识
在引入新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自然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引入“正负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温度变化的情境。先让学生回忆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温度情况,然后给出具体的温度数据,如早上气温是零下 3 摄氏度,中午气温上升到零上 5 摄氏度。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温度,从而引出正负数的概念。再如,在引入“函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的零花钱使用情况为情境。假设学生每月有一定的零花钱,随着购买物品的数量和价格的变化,剩余零花钱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让学生分析这种变化关系,进而引出函数的定义。通过这种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情境中的问题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搭建帐篷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设计帐篷的支架结构,使帐篷更加稳固。在学习了概率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抽奖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分析抽奖规则,计算中奖概率,判断抽奖活动的公平性。通过这些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
四、构建互动式情境教学模式,促进师生生活化交流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情境讨论
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情境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例如,在创设了一个关于旅游费用预算的生活情境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旅游目的地、交通方式、住宿标准等信息,共同制定旅游费用预算方案。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预算思路和方法。教师则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通过这种互动式的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师适时引导与反馈
在学生参与情境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引导和反馈。当学生在讨论中遇到困难或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提示和帮助,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思考方向上。例如,在讨论旅游费用预算方案时,如果学生忽略了某些费用项目,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考虑全面,如是否需要购买旅游保险、是否会产生额外的消费等。当学生提出有创意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三)开展生活化的师生交流活动
除了在课堂上的情境讨论,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生活化的师生交流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生活情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分享数学趣事和经验。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师生交流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更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五、结语
在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实践中贯彻生活化教育理念,需要教师深入挖掘生活素材,巧妙融合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构建互动式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构建互动式情境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的生活化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西绕拉姆, 巴桑卓玛, 肖晰.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5,(05):39-42.
[2] 李雪凤 . 以境导学,以境促学——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J]. 家长 ,2025,(05):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