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中应用的行动研究

作者

韩孔露

广南县第一幼儿园

引言

当下社会里,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开始的环节,它的意义越发显著起来,随着教育观念持续更新,怎样更好地唤起幼儿的学习爱好,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这是教育者关注的重点,生活化材料属于与幼儿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资源,它在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中的运用,既可缩小科学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又能优化幼儿的科学素养。

1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1.1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探索

生活化材料指的是那些来自日常生活且具备探究价值的自然物与人造物品,生活化材料存在三个突出的优点,一是它能够缩减科学探究的认知门槛,让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形象化,二是可以激起幼儿的探究兴趣,因为熟悉的生活化材料比较容易引发好奇心,三是有利于养成幼儿的环保意识,通过废物利用之类的实践活动来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认知发展视角来讲,生活化材料给予幼儿多种感官探究的机会,推动幼儿发展观察,比较,归类等科学思维能力。

1.2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特性与需求分析

大班幼儿认知发展出现新特点,抽象逻辑思维慢慢产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合作意识不断加强,这些特点决定了科学活动要重视探究性,互动性,实践性,大班科学活动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要有足够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幼儿动手操作时能发觉科学现象,第二要营造合作探究环境,培育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第三要形成科学和生活的联系,促使幼儿明白科学知识的实际用途,生活化的材料既熟悉又可操作,正好符合这些要求。

2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问题分析

2.1 教学内容与幼儿生活脱节

当下幼儿园科学教育具有很强的“去生活化”现象,具体体现为:教材脱离幼儿生活,内容过于抽象、实验材料专业化水平高、探究的主题与生活缺少联系等。这些因素造成科学活动变成一种死板的机械操作,没有触发幼儿的深入思考,也缺乏持续探究的兴趣,根据调查可知,大概有 65% 的老师表示幼儿对于不贴近生活的科学活动没有很大的兴趣,参与度比较低。

2.2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

传统科学活动组织有三大问题,一是教师演示为主,幼儿被动接受知识,二是过于重视标准答案,轻视探究过程,三是缺少师幼互动与幼幼互动,这种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约束了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能力,让科学活动成了形式,通过观察得知,在教师主导的科学活动中,幼儿提问与讨论所占时间少于 20% ,极大妨碍了探究效果的深度与广度。

2.3 缺乏适宜的生活化材料

材料选择上有三大困境,一是过分依靠购买实验器材,轻视生活材料的开发,二是对生活化材料的科学价值认识不够,使用方法单调,三是材料更新慢,不能满足持续探究的需要,这些情况造成科学活动材料选择受限,探究主题重复率高,根据数据表明,超过 70% 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材料以购买为主,生活化材料使用率不到 30% 。

3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中的应用实践

3.1 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

基于生活化材料的科学活动设计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生活化原则,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材料;二是探究性原则,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三是递进性原则,活动难度要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组织策略可以采取“观察—操作—记录—分享”四步法:先让幼儿观察材料的特点,然后自己操作探究,再用图画等记录自己的发现,最后分享交流。这样有利于提高科学活动的系统性、有效性。

3.2 教师在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教师在活动中要扮演好三个角色,一是材料的提供者,选择有探究价值的生活化材料;二是探究的引导者,用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三是过程的记录者,及时记录幼儿的探究亮点。具体策略有:提问策略,采用开放式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创设认知冲突策略,比如不同材质的沉浮对比;多元表征策略,图画、语言、动作等。这些策略可以提高师幼互动质量,促进科学思维发展。

3.3 家园合作与社区支持

“三位一体”支持系统:其一,家长培训,家长了解科学活动怎么搞;其二,生活材料的收集,与家长、幼儿共同收集探究材料;其三,利用社区中的超市、公园、科技馆等地方去开展科学探究。通过实践表明,家园社区共育,让幼儿在教室中所学的科学探究能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形成合力。“家庭科学小实验”, 80% 的家长表示,幼儿的兴趣明显提高。

3.4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增强

通过贴近日常生活实际材料的应用,幼儿在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具体表现在观察、问题提出、方法运用以及团队合作这四个关键维度上。在观察方面,幼儿们能够更加细致入微地发现和辨识材料的各种特性和变化,对细节的捕捉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在问题提出方面,他们不仅愿意更加主动地提出问题,而且所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也都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显示出思维活跃度的提高;在方法运用方面,幼儿们开始逐步学会并运用预测、验证、记录等一系列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使得探究过程更加系统和科学;在团队合作方面,当进行小组探究活动时,幼儿们能够更加合理地分工合作,相互协作的默契程度和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展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结语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中的运用,丰富了科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大大提高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本研究通过实际操作,尝试了生活化材料的融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育者在未来应当不断挖掘生活化材料的教育价值,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给幼儿提供更多的生活化的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幼儿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巧梅 . 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学 [J]. 亚太教育 ,2024(01):98-100.

[2] 陈琛 , 徐丽 . 幼儿园生活化、游戏化科学实验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4(01):110-112.

[3] 李季湄, 冯晓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3:13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