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说明文学习新路径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探索
王文霞
河南省焦作市实验小学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为习作单元,聚焦于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为教师开展说明文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与丰富的素材。深入探究该单元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说明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意义深远。
一、单元剖析,把握教学要点
本单元围绕“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这一人文主题,构建了完整的说明文学习体系。《太阳》和《松鼠》两篇精读课文,分别以平实与生动的语言风格,呈现出多种说明方法。“交流平台”对说明文的作用与表达特点予以归纳总结。“初试身手”引领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鲸》与《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说明文写作范例。单元习作从“写什么”“怎么写”“写后如何完善”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写作,检验学习成果。
单元语文要素聚焦于“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关于书写说明文,单元习作细化了要求,强调“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从言之有物、言之有法、言之有序三个维度加以引导。
综合上述内容,本单元教学的核心要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结构,掌握说明方法,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二、学情分析,找准教学起点
(一)说明文学习基础

说明性文章虽早有出现,但此前未作为独立文体教学。学生在前期学习中积累了一定阅读方法,对说明文的篇章构段和语言表达特点有初步认知,这有利于本单元学习。
(二)写作经验关联


学生前期多进行状物文写作训练,与说明文虽存在差异,但在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特征等方面积累的经验,有助于向说明文写作学习过渡。
三、科学实施,优化教学策略
(一)科学定位:明确目标,一以贯之
本单元以写出合格的说明文为终极目标,“说明白”是衡量标准。习作要求中的三条建议从内容、方法和结构层面明确了教学方向。教学全程,涵盖单元导读课、课文学习、习作指导课和讲评课,都紧密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确保单元教学的连贯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二)科学设计:分解难点,稳扎稳打
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是教学难点。以往教学中,学生写出的说明文往往差强人意。究其根源,是教师存在错误认知:教过了就等于学过了;知道了就等于掌握了;教会了就等于学会了。实则不然,真正的学习应当是:教过了不如练过了;知道了不如会用了;教会了不如活用了。本单元教学运用科学化教学理念,从单元整体着眼,将四种说明方法的学习分散到多个课时,通过举三反一总结出每种说明方法的使用规则,然后通过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实践运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说明方法,从而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三)科学用材:整体架构,为学而用
教材就是例子。尤其是习作例文,教学时既可以整篇使用,也可以挑选段落或句子使用。如:习作例文《鲸》在多课时教学中出现。在《太阳》一课的教学中,以它为例,引导学生练习谋篇构段、学习说明方法;在《松鼠》一课的教学中,拿它和《松鼠》的语言风格比较,感受说明文的不同语言表达,并运用它来学习其他说明方法;在作文指导课和习作讲评课中,将它作为范例。教材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大单元备课时,我们不再孤立地看待每一篇课文,而是将不同的文本有机整合,实现教学目标最大化。
(四)科学评价:教学评一致,以评促学
本单元教学围绕“说明白”这一目标,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单元导读课上,呈现出佳作评选标准,即习作要求中的三条写作建议,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学习说明方法时,提炼的规则便是练习使用时的评价标准。习作指导和习作讲评课上,也都会呈现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写作和评价。教学评一致,让教师教学更具针对性,学生学习更有方向感,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文教学的剖析、学情把握、创新设计与科学实施,我们构建了有效的学习路径。学生在阅读、思维与表达能力上均取得明显进步,为当下和未来的学习筑牢了根基。
参考文献
[1] 李世鹏 , 胡婷婷 , 冯棋 . 小学语文说明文情境化教学的实践路径 [J]. 小学生 ( 中旬刊 ),2025,(06):130-132.
[2] 贺雨桐 , 沙静 . 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与反思——以小学阶段的说明文教学为例[J]. 江苏教育 ,2025,(13):11-15.
本成果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4 年度一般课题《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2024YB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