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志愿填报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蒙庆陆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高级中学 547199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决定了高考录取对人才培养和人才配置的重要作用。但是高考志愿填报也受到地域限制、信息闭塞、资源获取等很多现实限制,由此也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志愿填报存在问题,如由于地理因素原因,学生的父母有的不精通汉语,有的对高考录取规则等根本不了解,这样造成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学习的各层次缺乏理解和认识,从而出现了填报志愿的专业不合适、报考层次不恰当等问题,严重影响考生报考录取的成功率。并且随着近些年来国家教育公平与民族团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重视。故探索少数民族学生的志愿现状及改进措施,可以更好地回应教育公平问题的诉求,也有助于完善高考制度。

一、加强生涯规划指导,提升志愿填报科学性

在志愿填报上,教师需要注重生涯指导教育系统的性和提前性,即通过授课和学生咨询服务的形式对少数民族考生开展生涯指导与规划教育,使其懂得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各是什么,以及三者之间如何联系起来,并结合职业匹配、学科探索等课程教育方式,让学生明确自身科学优势,进一步制定发展长远计划。因此,师范院校教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们也要注重与生涯相关信息的宣传,弥补这些学生的薄弱点和差距,建立广范围、多层次的信息获取和引导途径,积极搜罗有关院校与专业分类的一些正确数据以及最新相关政策导向,提高学生对一些院校专业选择的意识。

如“民族院校高中生生涯意识培育研究”活动中,需要围绕生涯意识培育的核心要素设置阶段性教学板块,包括自我探索板块、职业探索板块、科职匹配板块等。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发放结构性生涯量表,指导学生总结个人兴趣信息,并基于实际情况展开专业筛选并汇总划分,促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兴趣与大学专业设置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增设专业信息查询项目,鼓励学生在高校官网上查看各专业历年录取情况、考试分数线及未来就业情况分析,根据学生生涯意识的认知变化,引导其进行必要的生涯建议推送,培养学生科学且符合实际的志愿构思路径,使其未来志愿规划具有较高的持续性。

二、构建协同支持机制,强化决策能力建构

在高考志愿填报辅导中,教师应该调动和运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多种支持体系,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围绕高考志愿填报的教学内容采取设疑类的问题来让学生开动脑筋、多角度思考,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对比不同高校、专业路线的优劣,以及可能的后果,并通过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相互评价让学生的小组能力在交流中得到语言、辨析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形成基本成熟的思考层次。

又如,“区域教育生态互联互通探索”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多主体协同运行网络,建立师、生、家长、校友、高校招生专家之间的多主体协同平台,在课程实施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志愿规划专题研讨活动,设计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和集体讨论活动,锻炼他们的多元信息输入条件下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决定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设计了问题导向驱动型问题,让学生根据某一高校专业群设计最理想志愿组合方案,在成果发布环节进行多主体评价和反馈。这样的多主体协同参与方式,一方面促使学生在比较中产生判断标准,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真实情境中整合意见与修正思想的能力,为学生下一步进行志愿抉择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优化反馈与跟踪机制,促进志愿意识的持续发展

指导教师对于学生高考志愿填报的指导不应该停留在一次咨询、一个讲堂上,而是要做好反馈机制,保持指导对学生的动态刺激,让学生在志愿填报过程中产生不断调适志愿能力。为此,可以建立学生生涯档案,记载学生在志愿认知、专业兴趣和价值观发展的阶段性结果,并结合重要时点开展跟踪式访谈或数据统计。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反思性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在做出决策中对信息的利用、情感及认知上的局限。

以“志愿决策能力发展档案建设”项目为例,教师须对基于过程性评价的项目反馈体系进行设计,存档学生逐期志愿规划实践及阶段动态数据。在项目推进中,每月教师对实施项目学生要求其撰写志愿规划日志,分析志愿规划过程中信息甄选和判断的过程及情绪体验变化,再结合阶段测试及模拟填报结果进行多方面考核,并在实施计划中对志愿规划成长路径多样化学生的志愿策略发展进程进行定期一对一和小型访谈会诊,形成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教师汇总阶段性实证典型案例形成学生发展的过程报告和志愿规划优化建议卡,为学生自我调节和矫正规划中动态发展完善志愿选择决策,让其志愿意识随着认知发展而不断完善。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了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志愿填报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重点从生涯规划指导、协同支持机制构建以及反馈跟踪体系优化三个维度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通过聚焦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方法论实践,力求提升志愿填报的科学性与匹配度,增强学生的自主决策能力和发展意识。相关研究旨在为提升教育公平性与志愿填报指导质量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助力少数民族学生实现更加合理的升学选择与个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明旭 . 高考志愿填报策略关键技术研究 [D]. 西南科技大学 ,2022.DOI:10.27415/d.cnki.gxngc.2022.000614.

[2] 李晓燕 , 马娟 . 高考志愿填报策略探析 [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0,41(11):84-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