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于多感官体验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设计研究

作者

郑源泉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白沙镇中心小学

引言

小学阶段是儿童艺术感知和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期。传统美术教学多侧重于视觉感知,忽视其他感官的参与,限制了学生的全面艺术体验。多感官体验教学理念强调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合开展多感官体验教学。本文结合该教材,系统研究多感官体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设计,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

一、多感官体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1. 多感官体验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

多感官体验指在学习过程中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及运动感知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以促进信息的全面接收和认知加工。视觉是美术教学中最主要的感官,负责对色彩、形状、线条等视觉元素的识别和理解。听觉通过声音刺激引发联想,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触觉体验使学生通过手部感知材料的质地、温度和形态,强化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深度。运动感知则通过身体动作参与,增强对艺术动态表现的理解。感官的多重参与促使学生建立更加立体、丰富的艺术认知模式。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多感官刺激能够促进大脑多个区域的协同激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华指出,儿童在多感官教学环境中学习,能更好地调动感知经验,激发创造思维。多感官体验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感知输入,帮助学生形成深层次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感官发育的关键期,适宜开展多感官体验教学,为艺术感知和表达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多感官体验教学还强调情感参与和体验过程的完整性。通过多样的感官刺激,学生在感知世界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艺术教育不应局限于知识传授,更应注重体验与创造的融合。多感官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激发其主动探究的兴趣和表达的热情。小学美术教学采用多感官体验,契合素质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 小学美术教学中感官参与现状分析

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普遍以视觉为主要感官,教材和教学活动多侧重色彩、线条的观察和描绘。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教学应用较为薄弱。以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色彩搭配”章节为例,虽然配备丰富的色彩图案,但缺乏触觉材料的辅助,学生无法通过触摸不同质地材料体验色彩的丰富性。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引入布料、泥塑等触觉材料,学生反馈感知更直观、兴趣更浓厚。教材内容设计存在拓展空间,亟需多感官融合创新设计支持。

3.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年级下册教材特点分析

该教材结构清晰,内容涵盖色彩、形状、图案及简单造型,配有大量图文示范和学生作品欣赏。教材部分章节设计有动手制作环节,如“折纸艺术”“彩泥造型”,为触觉体验提供条件。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平台“凤凰美术云课堂”提供多媒体教学视频和互动动画,辅助视觉与听觉的感官融合。教学资源支持教师灵活开展多感官教学,提升学生参与度。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手工材料环节结合声音、动作等多感官元素,实现创新教学设计。

二、基于多感官体验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设计实践

1. 视觉与触觉结合的教学活动设计

在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年级下册教材“彩色的世界”单元,设计以视觉和触觉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教师准备多种不同质感的材料,如丝绸、毛毡、砂纸等,让学生在观察教材中色彩搭配的基础上,用这些材料进行拼贴创作。通过手指触摸材料的粗细、软硬,学生感知色彩的物理特性,增强对色彩表现的理解。某小学教师李华在课堂上实施该设计,学生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效果。触觉刺激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和表达欲望,提升了课堂活跃度和参与度。

2. 听觉辅助下的美术作品理解

教材“动物的形态”章节设计配合声音元素,应用多媒体软件“美术天地”播放动物叫声,丰富听觉体验。教师播放猫、鸟、青蛙等动物的声音,让学生在听觉联想中观察和描绘动物特征。北京某小学教师张敏运用此法开展教学,学生在声音启发下绘制的动物形态更加生动细致。听觉体验扩展了传统视觉认知的边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观察能力。该活动通过“美术天地”平台,便捷实现多感官互动,推动教学方式创新。

3. 动觉体验融入课堂实践

教材“自然与艺术”单元中设计结合肢体动作的美术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模仿风吹树叶、流水涌动的动作,感受自然动态。学生在动作体验中,用画笔表现动感和节奏。华南某小学教师刘芳采用该方法,学生绘画表现力显著增强。动觉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协调,激发艺术表达潜能。通过结合动作与绘画,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学习氛围更具活力。肢体动作成为连接感知与创造的重要桥梁。基于多感官体验的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涵盖视觉、听觉、触觉和动觉等多种感官融合,提升学生综合感知能力和创造力。数字平台与材料支持为创新教学提供技术保障。教师灵活运用教材资源,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助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结论

多感官体验为小学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及动觉等多感官的有机结合,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感知,提升其审美能力与创造潜能。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年级下册教材具备开展多感官教学的良好基础,配套资源和实践环节支持感官融合的教学创新。教学实践证明,融合多感官体验的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促进了艺术表现的多样化发展。多感官体验突破了传统单一视觉教学的局限,强化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推动了课堂教学的现代化转型。未来应持续深化多感官教学理论研究,推动更多创新教学设计落地应用,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2] 王晓红 . 多感官体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美术教育研究 , 2022,(12): 45-48.

[3]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 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M].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

[4] 李明. 体验式教学法在美术课堂的实践探索[J]. 基础教育研究,2021,15(8): 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