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刍议
吴群兰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栗源镇学校 424200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读和写作为重要的构成部分,要避免出现读写分离的情况。教师要解决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基于教材内容,通过阅读丰富写作素材,通过写作了解语言技巧,实现两者充分结合,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综合素养。
一、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
(一)读写联动,激发读写动力
小学阶段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和积极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1]。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学习的魅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随着读写结合联动开展,便于学生理解阅读和写作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读写映照,发展读写能力
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积极研究作者心思,建立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联系。写作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想法和经历,为学生提供一个建立思想和情感共鸣的文本载体,实现其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读写补充,丰富学生读写经验
小学是系统教学的开端,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关键,经验积累是小学教育重要内容,在阅读和写作教学开展过程中,帮助学生高效地积累读写经验,通过阅读和写作补充,获得良好的读写体验,实现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开展措施
(一)平衡读写关系,明确教育目标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体系重要构成部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妥善开展,对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实践落实,教师要明确阅读和写作内容之间的比重,实现其两方面有效结合,完成教学目标体系构建要求 [2]。例如,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将相和》教学时,通过历史故事情节和结构的研究,在读写结合视角下设计教学目标,对作者写作思路和技巧进行分析和研究,掌握写作中赋予文字生命力的方法。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核心板块,二者相辅相成,紧密关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文章核心内容,进而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综合素养。
(二)搭建读写桥梁,明确教学逻辑
阅读和写作结合,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要认识到练习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的作用,结合读写视域,设计和优化教学活动,通过阅读过程对文本的解读训练,让学生掌握更多语言应用技巧,阅读是吸收知识、积累语言素材的过程,写作则是将所吸收的知识进行内化和输出的表达过程,从而快速掌握文本知识内容,从教学中提炼重要的信息。例如,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刷子李》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写作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经历。教师围绕教材重点,联系读写环节,结合具体路径,落实教学实践活动,在写作实践中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内容,实现知识迁移,保障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三)转化读写视角,明确读写结合教学方式
新课标教育理念下,教师明确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落实读写结合教学措施。小学语文教师重视读写结合教学视角,带领学生分析和研究文章结构,实现对学生读写能力综合性和全面性的提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例如,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故事三首》教学时,教师借助诗词内容的阅读,指导学生将古诗词翻译为白话文章,进而落实改写,扩写等活动。通过此类教学措施,发展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写作创作能力,充分发挥读写结合教学措施的价值,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
(四)创新读写路径,明确读写教学措施
在实际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改进,深入研究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教学特点,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标背景下,创新教学路径,合理规划读写结合教学方向,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活动落实,引导学生结合具体问题开展合作式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创新读写结合路径,优化读写教学措施,从而实现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以更好地实现读写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读写结合是新课标背景下,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措施,教师通过强化阅读和写作整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性。随着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推进,教师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调整读写指导方式,从而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面对的问题,进而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思容 .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 读写结合 " 的教学策略 [J].中华少年 , 2017(33):2.
[2] 潘振江 .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 读写结合 " 的教学策略 [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14: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