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I赋能高中化学教学

作者

赵娜

河北省三河市第二中学 065201

引言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现实挑战,亟需技术赋能实现教学突破。AI 技术通过多个功能,能够精准诊断学情差异,提供定制化学习方案,实现从统一授课向精准教学的转变,这种智能化转型正在重新定义化学教育的形态和边界。

一、AI 赋能高中化学教学的理论基础

AI 赋能高中化学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和个性化学习理论三大支柱。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主动构建知识,AI 通过虚拟仿真和交互式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化学现象观察与探究机会,使抽象的分子运动、化学反应过程变得可视化、可操作。认知负荷理论指出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AI 能够通过智能分解知识点、动态调整教学节奏,有效降低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等复杂概念时的认知负担。个性化学习理论则主张因材施教,AI 通过学情分析系统捕捉每个学生的知识盲区和思维特点,为不同认知风格和学习进度的学生定制差异化的学习路径和反馈指导。这三个理论共同构成了 AI 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的思想基础,既关注知识建构的过程优化,又重视个体差异的精准把握,为 AI 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系统化的理论支撑框架。

二、AI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一)基于AI 的化学知识讲解模式

AI 技术重构了传统化学知识的呈现方式,通过智能知识图谱将分散的化学概念连接成有机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结构与性质的内在关联。在元素周期律教学中,AI 系统能动态展示各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电负性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用三维模型对比不同能级电子排布特征。针对化学平衡这类抽象概念,智能算法可生成动态可视化模拟,实时展示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过程,并自动标注关键变化节点。在有机化学模块,AI 驱动的分子编辑器允许学生自由搭建各类有机物空间构型,系统即时反馈键角、极性等结构特征分析。智能讲解系统还能根据课堂反馈数据自动调整讲解深度和案例难度,当检测到学生对配位化合物理解困难时,会补充配位键形成的动态演示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实现讲解内容的适应性调整。

(二)AI 辅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AI 技术通过虚拟实验和智能指导系统有效拓展化学实验教学的边界,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大幅提升教学效果。虚拟实验平台完整模拟实验室环境,学生可以自主设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方案,系统会实时呈现电极反应现象并生成气体检验数据,当操作存在安全隐患时会启动智能预警。对于晶体培养等耗时较长的实验,AI系统提供时间压缩模拟功能,直观展示硫酸铜晶体从成核到生长的完整过程。在真实实验环节,AR 智能眼镜能自动识别实验器材,叠加操作规范和关键步骤提示,当滴定接近终点时给出颜色变化的预警提示。实验报告撰写阶段,AI 助手可自动整理实验数据,智能生成图表和分析框架,引导学生聚焦实验现象的本质解释。这种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既解决了危险实验、微观实验的操作难题,又通过智能反馈强化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利用AI 开展化学作业与测评模式

AI 赋能的作业系统实现了从统一布置到精准推送的转变,通过智能题库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匹配适宜难度的习题。在离子反应作业中,系统会动态调整题目参数生成新的情境考查相同知识点,避免机械重复。学生提交答案后,AI 不仅判断对错,更能分析错误根源,如将氧化剂还原剂判断错误归因于化合价分析疏漏,随即推送相应的微课视频和巩固练习。在大型考试后,智能测评系统生成个性化的学情雷达图,清晰标示各知识模块的掌握程度,为原电池原理薄弱的学生推荐电极反应书写专项训练。系统还会追踪学生的解题过程,识别出概念混淆、单位疏忽等常见错误模式,形成阶段性学习诊断报告。

三、AI 赋能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一)学校层面的AI 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需要系统规划AI 教学资源的建设路径,构建支持化学学科特色的智能化教学环境。重点建设化学虚拟实验室,采购包含必修教材全部实验项 畅运行分子模拟软件。开发校本 AI资源库,整理历年学生典型错题数 维分子模型素材。搭建校级化学知识图谱平台,将课程标准分解为 习效果的动态监控。在硬件配置上,合理布局智能平板、AR 设备等终端 据。同时建立资源更新机制,定期邀请化学教师参与AI 课件优化,根据实 实验参数和智能题库结构。

(二)教师AI 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教师的 AI 素养直接决定着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需要构建分层递进的培训体系提升教师的技术整合能力。针对新手教师开展AI 工具操作培训,重点掌握虚拟实验平台的控制方法和智能阅卷系统的使用技巧。对骨干教师进行深度培养,学习如何解读学情分析报告调整教学策略,训练其运用AI 系统设计分层教学活动的能力。组建校际化学AI 教学研修共同体,定期开展智能课件制作工作坊,分享利用知识图谱进行单元备课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鼓励教师尝试人机协同模式,如在讲解化学平衡时先由AI 系统进行动态演示,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勒夏特列原理的实际应用。建立教师AI 应用案例库,收集整理成功的教学片段和反思心得,形成可推广的经验范式。

(三)促进AI 教学的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推动 AI 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落地见效。在课程标准中明确 AI 技术的应用要求,制定化学虚拟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将数字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考核评价指标。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学校采购 AI 教学系统,对开展智慧教学改革的实验校给予持续的资源倾斜。建立区域性的 AI 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组织优秀教师开发示范性智能教案,形成共建共享的化学教学数字资源池。完善激励机制,举办 AI 化学教学创新大赛,对开发出特色应用的教师团队给予评优评先和政策支持。在教研活动中增设技术整合专题,定期组织观摩 AI 示范课,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传播。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营造鼓励教学改革的良好生态,激发教师探索AI 赋能化学教学的内生动力,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结束语

AI 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教育生态,通过智能化工具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教学精准性和互动性。未来需要在保持教育本质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AI 在实验模拟、概念建构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同时重视教师与技术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使技术真正服务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雷刚.人工智能赋能高中化学教学:路径探索与范式重构[J].三角洲,2025,(20):240-242.

[2] 蒋朝国.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中化学智慧课堂建设思路与教学实践研究 [J]. 中学教学参考,2025,(18):77-79.

[3]江合佩.人工智能赋能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索[J].福建教育,2025,(12):11-16.

[4]陈芳,湛晓钧,薛松,杜林存.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高中化学问题能力的有效性研究[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5,46(09):69-74.

[5]卞爱臣.人工智能时代高中化学个性化教学的实现路径探索[J].中学科技,2024,(2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