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1+N”工作方式做好新时代国企意识形态工作
李嘉桐
淄博天润供水有限公司 山东 淄博 255400
引言
新时代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1+N"工作模式为破解传统工作困境提供了创新路径。这一模式通过核心引领与多元协同的有机结合,既能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又能激发基层创新活力,是适应融媒体时代要求的实践探索。关键在于把握"1"与"N"的辩证关系,在坚守政治底线的同时丰富工作载体,使意识形态建设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1"1+N"工作方式的基本定义
"1+N"工作方式是新时代国有企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模式,其核心要义在于构建一个中心引领、多元协同的工作体系。在这个体系中,"1"代表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这个根本原则,是确保方向正确的政治核心,具体体现为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党委统筹部署和统一的工作标准。"N"则指代围绕核心开展的多样化工作方法和渠道,包括不同形式的教育载体、传播平台和活动方式等多元实现路径。这种工作模式既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这个不变内核,又鼓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创新实践。"1+N"不是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建立在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深刻把握基础上的系统设计,通过核心引领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本质要求不偏移,通过多元创新解决传统工作方式覆盖面不足、吸引力不够等现实问题。这种工作方式充分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使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既有"定盘星"又有"活水源",能够更好适应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形势新要求。
2"1+N"工作方式在国企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优势分析
2.1 集中核心力量引领意识形态方向
"1+N"工作方式通过强化"1"的核心统领作用,确保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这种集中统一的领导优势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环境中能够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党委统一部署的工作机制避免了各部门各自为政可能导致的偏差,统一的意识形态标准和要求保证了各级组织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一致。核心力量的集中投入使企业能够快速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突发事件,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引导和思想引领。同时,这种明确的核心定位也为"N"的多元创新划定了安全边界,确保各项创新探索不偏离政治方向,在坚持根本原则的前提下激发基层活力,实现意识形态工作既有统一意志又有生动局面。
2.2 多元化手段丰富意识形态工作内容
"N"的多元化特性有效突破了传统意识形态工作手段单一、形式僵化的局限,通过整合线上线下各类资源渠道,使意识形态教育从单向灌输变为多维互动。融媒体技术的运用让理论传播更生动直观,各种体验式、参与式的教育活动增强了职工的获得感。不同业务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的形式创新,使意识形态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职工。这种多元化不是简单增加工作手段数量,而是根据对象特点、环境变化实施的精准创新,使严肃的政治内容通过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入脑入心。多元手段的协同应用还形成了内容互补、渠道互通的宣传矩阵,大大提升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2.3 协同效应增强意识形态工作效果
"1+N"模式最显著的优势在于产生"1 +1>2 "的协同效应,这种效应既体现在工作力量的整合上,也表现在工作效果的倍增上。统一领导与多元创新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核心引领为多元创新提供方向保障,多元创新为核心引领拓展实现路径。各部门、各层级的协同配合打破了条块分割的工作壁垒,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意识形态工作网络。这种协同不是机械组合而是有机融合,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使有限的资源投入产生最大的工作效益。特别是在应对重大舆情事件和思想引导需求时,协同机制能够快速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确保国有企业意识形态阵地坚如磐石。
3 基于"1+N"工作方式的国企意识形态工作策略
3.1 明确"1"的核心定位与引领
国有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完善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要建立健全统一的思想引领机制,制定明确的意识形态工作标准和规范,使各级组织和干部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有章可循。加强理论武装这个根本,组织开展系统化、常态化的政治理论学习,培养一支政治过硬的理论宣讲队伍。建立意识形态风险研判机制,定期分析职工思想动态和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强化监督检查,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体系,确保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在企业落地生根。这种核心引领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而是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形成的思想认同和行为自觉,为多元化创新筑牢政治根基。
3.2 拓展"N"的多元途径与方法
在确保政治方向正确的前提下,鼓励各级组织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法,打造一批具有企业特色的意识形态工作品牌。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发微党课、短视频等新型学习产品,建设智慧党建平台提升工作效能。创新活动形式,通过情景教学、实地研学、互动研讨等方式增强教育感染力。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将意识形态要求融入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中。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如对青年职工采用更时尚活泼的教育方式。整合内外部资源,与高校、媒体等专业机构合作提升工作水平。这种多元化探索不是无序创新,而是在统一框架下的因地制宜,通过形式创新让严肃的政治内容更加生动鲜活,切实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3 构建"1+N"协同工作机制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形成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的协同体系。完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理论宣讲人才、教育阵地、宣传产品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及时掌握各级组织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情况和经验。打造示范引领工程,总结推广基层创新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既考核"1"的贯彻落实情况,也评估"N"的创新实践成效。这种协同机制不是简单的组织架构调整,而是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工作要素的有机融合,使核心引领与多元创新相得益彰,共同提升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水平。
结束语
"1+N"工作方式的深入实践,正在重塑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这种模式的成功在于既保持了理论武装的集中统一,又释放了基层创新的蓬勃活力。展望未来,随着工作方法的持续优化和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必将构建起更加坚固的意识形态防线,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卢娇,肖娅欧.国企将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相结合的思考[J].四川劳动保障,2025,(13):95-96.
[2] 何小 兰. 新 时代加 强国 企意 识形态 工作 的思考 [J]. 珠江水运,2024,(22):37-39.
[3]张赟珏.用好“1+N”工作方式做好新时代国企意识形态工作[J].当代贵州,2024,(35):62-63.
[4] 充 分 运 用 “ 1+N,, 体制优势着力打造现代新国企[N]. 四川日报,2023-01-14(001).
[5] 张虎. 国企 党建做 好新 时代 意识形 态工 作的着 力点 [J]. 活力,2022,(0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