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役输油管道特级动火金口组对氩电联焊施焊工艺的突破探索
李勇
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有限公司徐州维抢修中心 江苏徐州221000
引言
随着长输油气管道服役年限增长,在役焊接技术已成为保障管道完整性的核心支撑。特级动火环境下的金口组对作业,要求焊接工艺必须同时满足高强度、高密封性和高施工安全性的三重标准。氩电联焊技术融合了氩弧焊的优质根部焊道与焊条电弧焊的高效填充优势,通过创新的工艺参数体系和操作手法,实现了带压工况下的高质量焊接。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更形成了标准化的在役焊接工艺包,为管道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1 氩电联焊工艺原理
氩电联焊工艺是融合氩弧焊和焊条电弧焊双重优势的复合焊接技术,其核心在于充分发挥不同焊接方法的协同效应。该工艺采用氩弧焊完成根部焊道成型,利用惰性气体的有效保护形成致密均匀的熔敷金属层,确保关键部位的焊接质量。在填充盖面阶段切换为焊条电弧焊工艺,通过焊条药皮产生的保护气体和熔渣实现熔池保护,同时发挥其熔敷效率高、适应性强等特点。两种焊接方法的有机结合既保证了根部焊道的优质成型,又实现了后续焊道的高效填充。工艺实施过程中需要精准控制气体保护时间、电流转换时机和层间温度等关键参数,通过科学的工艺评定确定最佳参数组合。这种工艺特别适用于要求单面焊双面成型的工况,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同时兼顾施工效率,是管道焊接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
2 在役管道焊接技术现状分析
2.1 在役管道焊接技术的可靠性问题
当前在役管道焊接作业面临的首要难题是焊接接头的可靠性不足,由于管道长期运行中产生的材质老化、应力集中以及介质腐蚀等因素,焊接区域容易产生未熔合、气孔、夹渣等缺陷。特别是在带压不停输工况下,管内介质流动导致的冷却速度不均,更会显著影响焊缝金属的结晶过程。这些隐患严重威胁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密封性能,增加了后期运行中的开裂和泄漏风险。如何确保在复杂工况下获得性能稳定的焊接接头,仍是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
2.2 在役焊接工艺的适应性局限
现有在役焊接技术在应对多样化工程条件时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不足,不同管材材质、壁厚差异、介质类型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都对焊接 了差异化要求。然而当前多数焊接工艺评定范围较窄,缺乏针对特殊工况的标准化解决方案。特别是在 级管道、 厚 以及含腐蚀性介质管道的焊接中,传统工艺往往难以同时满足强度要求和防腐需求。这种局限性严重制约了在役焊接技术的推广应用。
2.3 安全风险管控的技术短板
在役焊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控存在显著技术短板,特级动火条件下,既要确保焊接质量,又要防范燃爆事故,对工艺控制提出了极高要求。当前在焊接热影响区温度监测、可燃气体浓度实时预警、应急响应机制等方面仍缺乏智能化技术手段。同时,带压焊接时的压力波动和介质流动也增加了作业风险。这些安全隐患不仅威胁施工人员安全,也可能影响整个管网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制约在役焊接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3 在役输油管道特级动火金口组对氩电联焊施焊关键工艺
3.1 带压工况下的焊接准备工艺
在役管道带压焊接的首要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作业准备体系,必须对作业管段进行全面的应力分析和介质评估,精确计算管内压力对焊接熔池的影响程度。 需采用专业封堵设备平衡管内压力,通过环向应力监测系统实时掌握管体受力状态。焊接区域预处理需要特殊考虑,包括表面氧化层的高效清除、坡口角度的精确加工以及预热温度的分区控制。作业环境需建立多重防护屏障,既要防范介质泄漏风险,又要保证焊接区域的气流稳定。这些准备工作的精细程度直接决定了后续焊接作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2 氩气保护系统的优化配置
氩电联焊工艺的核心在于构建高效的氩气保护系统,针对管道环形焊缝的特殊性,需要设计多喷嘴协同的气体保护装置,确保在 360°范围内形成稳定的惰性气体环境。保护气体的纯度要求达到 99.99%以上,并采用双气路供气系统保证持续稳定。气体流量需根据管道直径、焊接位置动态调节,既要避免保护不足导致的氧化,又要防止气流过强引发的熔池扰动。特别要注意焊接起始和收弧阶段的气体延时控制,防止端部区域出现保护失效。保护系统的每个细节都直接影响焊缝金属的冶金质量。
3.3 焊接参数的动态匹配技术
氩电联焊工艺需建立科学的参数调控体系,根部焊道采用脉冲氩弧焊时,必须精确控制峰值电流、基值电流和脉冲频率的匹配关系。过渡到填充层时,要综合考虑焊条类型、电弧电压和送丝速度的协同效应。针对管道不同位置的焊接,需动态调整焊接速度和热输入量,特别是在仰焊位置要适当降低电流参数。层间温度控制需采用红外测温与智能预警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始终处于最佳区间。这些参数的精准控制是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技术保障。
3.4 焊接质量的全过程监控
实施全过程、多维度的质量监控是确保焊接可靠性的关键。焊接前要采用相控阵超声检测坡口质量,焊接中通过熔池视觉监测系统实时观察成形状态。每道焊口完成后立即进行外观检测和渗透探伤,重点检查咬边、弧坑等表面缺陷。采用数字射线检测技术对关键焊道进行内部质量验证,结合超声波探伤评估熔合区质量。建立焊接参数与检测数据的关联数据库,实现质量问题的可追溯性。这种闭环式的质量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焊接缺陷的产生。
3.5 特殊工况的应急处理预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异常工况必须建立完备的应急体系。当检测到熔池异常波动时,要立即启动参数调整程序,必要时中断焊接进行缺陷修复。遇到保护气体供应故障时,应迅速切换备用气源并评估已焊部位质量。突发介质压力波动情况下,需启用应急稳压装置并加强热影响区监控。所有应急处理都要遵循严格的工艺评定标准,确保任何中断和修复都不会影响最终接头的整体性能。这种预见性的应急机制是保障特级动火作业安全的重要支撑。
结束语
在役管道特级动火氩电联焊工艺的成功突破,标志着我国管道维抢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未来应持续完善工艺评定标准体系,开发智能化焊接装备,推动该技术在不同管材、不同介质条件下的适应性研究。通过建立数字化工艺数据库和专家决策系统,实现焊接参数的精准匹配与工艺优化。这一技术发展将显著提升管道应急抢修的响应能力与质量水平,为构建安全可靠的能源输送网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推动管道行业焊接技术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永辉.浅析氩电联焊工艺在压力管道焊接施工中的缺陷控制[J].中国设备工程,2021,(11):88-89.
[2]丁云朝.湿 H2S 环境下耐酸型碳钢管道的氩电联焊焊接工艺的制定[J].安装,2021,(02):65-67.
[3]赵猛.2205 双相不锈钢管道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0.
[4]隗永龙.氩电联焊技术在冬奥供水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利,2020,(02):54-55.
[5]陈永刚.双相不锈钢 S31803 管道的氩电联焊工艺应用[J].焊接,2019,(09):61-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