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与新工艺应用探讨

作者

宗明晓

山东聚尔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引言

随着城市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项目施工工艺已成为影响工程质量、进度与成本的重要因素。如何优化施工工艺,应用新技术,确保建筑项目安全、高效、高质量完成,是建筑行业革新发展的重要课题。

1 建筑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

1.1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首先,应用 BIM 技术后,能对绿色建筑策略进行集成化管理。完成 BIM 建筑的施工模拟后,施工单位可以基于模拟结果优化绿色建筑的施工技术方案,在保障建筑质量基础上,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和废弃物产生。其次,将 BIM 技术应用到施工阶段,也可以帮助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协同工作,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施工单位可以通过构建完成的 BIM 模型进行施工协调与施工冲突检测,减少施工中的重复性问题或者错误问题,保障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最后,BIM 技术应用后,在完成海量数据的集成化处理后,可监测施工环节和后续的建筑能耗情况。在发现能耗过大或者资源不当使用问题时,能及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保障建筑能源的整体利用效果。

1.2 3D 打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3D 打印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并且可以减少大量的建筑垃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减少劳动力的消耗以及安全隐患。在传统的工程建设中,工程人员必须根据工程图纸到现场进行施工。这样做不仅耗时长,而且如果遇到一些比较恶劣的天气或自然条件,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3D 打印可以将建筑图纸转换成3D 模型,极大地简化了建筑的建造流程。另外,3D 打印机可以对各层叠片进行精准的控制,从而降低了废料及返修的概率。在工程建设领域,建筑外墙、室内结构、室内装修等都可以用3D 打印的方式进行。它既可以改善建筑物的美感与使用价值,又可以极大缩短建设工期。另外,3D 打印可以在室内完成,所以可以避开各种气候条件的干扰。另外,3D 打印在建筑物的结构优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计算机仿真与优化方法,实现对建筑物最优构造的准确计算,再利用3D 打印的方法进行打印。这样既可以改善建筑物的受力状况,又可以减少造价,大大减少了建造的困难。

1.3 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

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设计阶段,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和使用高效的隔热材料 设计理念能够利用自然通风,减少空调的使用;在施工环节, 在建筑运营阶段,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引入使得能源使用 必要的能耗。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有效减轻了建筑物对环境的负 如降低了能源费用、提高了物业价值。通过积极推动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筑行业可以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贡献力量。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新工艺的应

2.1 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

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通过在工厂内预先制造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梁柱等,随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显著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预制构件在工厂内生产,环境可控,质量稳定,有效避免了现场施工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此外,该技术还降低了施工噪声、粉尘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优势在于其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特点,使得建筑构件可以实现批量生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时,该技术为建筑师提供了更大的设计自由度,使得建筑外观更加美观,内部空间更加合理。然而,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构件的运输和组装需要专业设备和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同时,由于构件在工厂内预制,需考虑运输和组装的便利性,对设计要求也较高。因此,在应用该技术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2.2 智能配料技术应用

智能配料技术通过数字化控制系统实现原材料的精准计量与投放。配料系统采用高精度称重传感器,精度达到±0.1%,配备温度补偿模块消除环境温度对称重精度的影响。微波测湿技术实现砂石料含水率的动态监测,精度控制在±0.2%范围内。系统根据检测数据,按照工艺流程自动调整配合比参数。智能配料控制系统将 PLC可编程控制器与计算机监控系统相结合,建立了闭环反馈控制机制。生产过程中,系统持续采集各计量装置的实时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算法优化投料顺序与时间间隔。智能配料系统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根据原材料性能参数自动调整配料精度和投放速率,实现了配料过程的智能化控制。系统配置了红外光谱分析仪,对水泥活性、粉煤灰烧失量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检测,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各测控单元连接成统一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无人化操作,显著提升了配料精度和生产效率。

2.3 新型模板脚手架

(1)爬模技术。爬模技术是一种适用于建筑施工的新型模板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安全性能高、施工质量好等优点。爬模系统随着建筑物的升高而自动爬升, 减少模板的安装和拆除次数,降低了高处作业的安全风险。同时,爬模系统的防护设施完善, 平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一种新型的脚手架系统,附着在建筑物的结 随着建筑物的施工进度而升降。与传统的脚手架相比,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具有安装简便、使用安全、节约材料等优点。有效减少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工作量,降低高处作业的安全风险。

2.4 纳米改性橡胶防水涂料技术

纳米改性橡胶防水涂料技术在地下建筑工程防水中应用广泛,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引入纳米技术,提升了材料的防水性能和整体耐久性能。 涂料的微 结 涂料内部的分子间距更紧密,从而形成了密度更高的防水层,能够有 极强的抗渗透性和抗老化性,在复杂水压及高湿度环境下防水效果优异 自愈能力,在微小裂缝产生时,能够通过材料的弹性进行自我修复,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目前,纳米改性橡胶防水涂料已经成功应用于多个大型地下建筑工程项目。

结语

综上文内容所述,BIM、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深度应用,使施工过程实现了全面数字化与智能化,这些前沿技术的有机集成,还推动了整个施工行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的深刻转型。因此,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创新技术将在更广泛的领域、以更深入的层次,为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建设提供强大助力,成为推动行业长远发展与创新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参考文献

[1]吴恬,肖澄清,樊涛.兰州荣光陇汇广场地下空间防水设计与施工技术[J].中国建筑防水,2018(18):24-27.

[2]柴培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J].新疆有色金属,2024,47(6):92-93.

[3]顾政新,李圆瑶,林绅,等.绿色建筑视域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19):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