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提升集团会议决策事项督查执行力的对策与建议

作者

鞠文霞

威海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威海市 264200

引言

集团型企业层级多、业务广,会议作为统筹资源、制定策略的核心方式,其决策事项的落地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督查工作作为推动决策执行的关键手段,通过跟踪进度、协调资源、解决梗阻,确保各项部署从“ 会议决议” 转化为“ 实际成果” 。当前,部分集团企业在会议决策督查中存在“ 重部署、轻落实” 的现象:有的决策事项责任主体模糊,出现推诿扯皮;有的督查流程缺乏闭环,执行情况难以追溯;有的依赖人工跟踪,效率低下且易出现疏漏。这些问题导致决策落地“ 打折扣”影响集团整体运营效率。因此,研究提升集团会议决策事项督查执行力的对策,对强化集团管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集团会议决策事项督查执行力的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概述

多数集团企业已建立基本的督查机制,通过办公室、督查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跟踪会议决策事项,主要采用“ 会议纪要分解—任务下达—定期汇报” 的模式。督查内容涵盖战略规划落地、重大项目推进、跨部门协同等关键事项,部分企业借助Excel 台账、OA 系统等工具记录执行进度。

在督查方式上,以定期抽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为主。对年度重点决策事项实行“ 月跟踪、季通报” ,对紧急事项开展实时督办。例如,某能源集团通过季度督查会,通报各子公司对集团年度工作会议决策的落实情况,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度。

(二)突出问题

1.责任体系不清晰

会议决策事项分解时,常出现“ 多头负责” 或“ 责任悬空” 现象。部分事项因涉及多个部门或子公司,未明确牵头主体与配合职责,导致执行中“ 各管一段” 或“ 无人牵头” 。例如,某制造集团关于“ 供应链优化”的决策,因未明确生产、采购、物流部门的主次责任,出现库存管理与运输调度衔接不畅的问题。

2.督查流程缺乏闭环

从决策分解到结果验收的全流程管理存在断点。部分企业仅在任务下达时明确要求,未建立中期检查、动态调整机制,直至截止日期才发现执行偏差。此外,执行结果的评估标准模糊,“ 完成与否” 仅以书面汇报为准,缺乏对实际成效的核查,导致“ 纸上落实” 现象时有发生。

3.信息传递与反馈滞后

多层级汇报导致信息衰减或滞后。子公司执行情况需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层层上报,集团督查部门获取信息时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某零售集团的“ 线上线下融合” 决策执行中,因门店执行难点反馈不及时,集团层面未能及时调整资源支持,导致项目推进滞后原计划 40‰

4.激励约束机制乏力

对决策执行的奖惩关联度低,督查结果未与绩效考核深度挂钩。完成出色的部门或个人缺乏明确奖励,执行不力者也未受到实质问责,难以形成“ 奖优罚劣” 的导向。某建筑集团多年来督查通报仅作内部参考,未纳入子公司年度考核,导致部分决策事项反复督办仍无进展。

二、提升集团会议决策事项督查执行力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督查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与标准

1.构建“ 三位一体” 责任体系

将会议决策事项按“ 主办部门—协办部门—责任人” 三级分解,在会议纪要中明确每个事项的“ 目标要求、完成时限、验收标准” ,形成“ 一事一表、一岗一责” 的责任清单。例如,某汽车集团在新能源战略会议后,立即将“ 电池研发进度” 明确由技术中心主任牵头,采购部配合材料供应,限定季度节点并细化性能指标,避免责任模糊。

2.建立分级督查制度

按决策事项的重要性与紧急程度分级:“ 战略级” 事项由集团高管牵头督查,每月专题汇报;“ 运营级” 事项由督查部门跟踪,每两周反馈进度;“ 常规级” 事项由主办部门自查,定期报备。通过分级管理,集中资源保障关键决策落地,避免“ 眉毛胡子一把抓” 。

3.健全奖惩与评估机制

将督查结果纳入部门与个人 KPI 考核,权重不低于 15‰ 。对提前完成且成效突出的,给予绩效加分或专项奖励;对拖延未完成的,启动约谈问责并扣减绩效。同时,制定量化评估标准,从“ 完成度、时效性、成本控制、协同性” 四个维度打分,避免主观评价。

(二)优化督查执行流程,实现全周期闭环管理

1.打造“ 决策—分解—跟踪—反馈—评估” 闭环

在决策环节同步启动督查预案;分解环节明确可量化的阶段性目标;跟踪环节通过现场核查、数据比对等方式掌握真实进度;反馈环节建立“ 红黄绿” 三色预警机制,黄色预警提示滞后风险,红色预警启动协调会议;评估环节结合执行过程与结果,形成改进报告纳入下次会议议题。

2.强化跨部门协同督查

对涉及多部门的决策事项,成立临时协同小组,由督查部门牵头定期召开协调会,解决资源冲突与流程梗阻。例如,某文旅集团推进“ 智慧景区” 建设时,督查部门每周组织信息技术、运营、市场部门碰头,协调系统开发与线下改造的衔接问题,确保各环节同步推进。

3.规范执行偏差处理流程

当执行出现滞后或偏离时,督查部门需在24 小时内分析原因:属资源不足的,协调相关部门调配支持;属政策障碍的,上报集团决策层调整方案;属执行不力的,约谈责任人并限期整改。整改情况作为下次督查的重点,形成“ 问题—整改—复查” 的子闭环。

(三)借助技术赋能,提升督查效率与精准度

1.搭建数字化督查平台

整合OA 系统与业务数据,开发集“ 任务派发、进度填报、自动提醒、数据分析” 于一体的督查模块。平台自动向责任人推送deadlines 提醒,实时抓取业务系统数据(如项目进度、销售数据)与填报进度比对,减少人工干预。某物流集团通过该平台,将决策事项跟踪耗时缩短 60% ,数据准确率提升至 95‰

2.运用可视化工具动态监控

通过仪表盘展示各决策事项的实时状态,用甘特图呈现进度偏差,让集团管理层直观掌握执行全貌。对重大项目,接入视频监控与传感器数据,例如某基建集团对“ 高速公路改扩建” 项目,通过平台实时查看施工进度与关键节点完成情况,实现“ 远程督查、动态管控” 。

3.建立知识库沉淀执行经验

将历年督查案例、典型问题解决方案、高效执行方法纳入知识库,新决策事项督查时可参考同类案例制定方案。同时,通过数据分析识别高频梗阻环节,为优化集团管理流程提供依据,例如某金融集团发现“ 跨区域业务审批” 反复出现滞后,推动总部简化审批权限,提升整体执行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集团会议决策事项督查执行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机制、流程、技术多维度协同发力。当前存在的责任不清、流程松散等问题,本质是管理体系与集团规模、业务复杂度不匹配的体现。通过完善责任体系、打造闭环流程、借助技术赋能,可实现督查工作从“ 被动催办”向“ 主动管控” 转变,从“ 经验驱动” 向“ 数据驱动” 升级。未来,随着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深入,还需进一步探索AI 预测预警、区块链存证等技术在督查中的应用,持续提升决策执行效能,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庭蕊,尹承征,胡静.新时期企业办公室督办工作与执行力探析[J].现代商业.2019(21):141-142

[2]何海东.国有企业“ 三重一大” 决策审计的“ 六看” [J].现代审计与会 计.2021(04):38-39

[3]景怀斌,刘白.会议决策的逻辑:一项文本挖掘研究[J].求实.2023(06):17-32,M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