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精装修工程地面石材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任立帅 王百君 孟宪睿
中建八局东北公司安装装饰分公司 辽宁省大连市116000
1 地面装饰石材铺贴常见质量通病
地面装饰石材施工过程中常出现多种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板材色泽不均、表面损伤污染、大理石腐蚀及空鼓等问题。造成色差明显的主要因素涉及原料品质、环境湿度及操作工艺。化学风化与氧化反应会改变石材色泽,矿物成分的迁移也会影响板材颜色表现。由于矿脉分布具有区域性特征,若施工时未对色差显著的石材进行分类处理,就会导致铺贴后出现明显的色斑现象。湿法铺贴工艺中最易出现石材泛黄问题,这与不同产地石材的物理特性差异密切相关。空鼓现象会降低板材与基层的粘结强度,季节温差引起的热胀冷缩差异会导致接缝开裂。造成空鼓的具体原因包括:水泥稳定性不达标或骨料含泥量过高;基层处理不当导致水泥砂浆粘结力下降;养护用水沿缝隙渗入冲刷粘结层。石材表面破损污染主要源于:材料本身存在孔隙导致液体渗透;运输储存环节操作不当造成边角缺损;铁离子在水分作用下生成氢氧化铁化合物。施工时水泥浆液渗入板材内部会造成返潮发白现象。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会与大气污染物发生反应,导致强度下降和表面失光。某些不稳定色素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生褪色,因此大理石不宜用于工业区附近的建筑装饰。
2 地面湿贴石材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
2.1 施工工艺
石材饰面铺装工艺主要分为平面铺装法和立面铺装法两种形式,具体施工方案需根据装饰部位特点进行选择。本部分重点阐述住宅精装修项目中地面石材的铺贴工艺,即石材平面安装的施工技术。此类装饰工程普遍采用水泥砂浆湿铺工艺完成地面石材的铺设作业。
2.2 质量验收规范
综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JGJ/T304-2013)等相关行业标准规范中对住宅精装项目地面石材湿贴的规定,现对其提出下列质量控制标准。首先是选用的石材质地、规格、颜色搭配符合设计要求,选用的找平层材料、胶结剂及勾缝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以上涉及的有关行业规定标准规范;石材进入现场后必须提供放射性限量合格检测报告;石板摆放位置、总体规划、排布样式以及石板拼接样式按设计方案施工;石板边、角、背面铺贴位置的连接要牢靠,不能松动、掉落;铺贴安装前对石板背、边、切割处要做抗碱养护处理;石板表面须洁净,不得有霉斑、划痕,且图案清晰、颜色一致、接缝平整、嵌缝密实,无裂缝、碎裂、缺棱掉角等。
符合设计要求的坡向及排水功能的石材楼地面,不存在反流水及积水现象,且与地漏与管道的交接部位严密牢固,无渗漏现象存在。石材地板允许偏差 楼地面 铺贴的大理石面层应平整光滑、接缝平直均匀,无显著的凹陷、超高的面、明显孔洞及接 线与大理石应密合、平整、高度差不大于 1mm、踢脚石槽深、宽均不应小于 4mm。门框石的安装 例如门框石要平面、水平、密实不得有空洞,边缘必须紧贴地砖、墙等部位,保证交接处的封闭严实;门框石表面干净,不得有刀痕、裂纹、破损,不得有污迹、泛白现象;门框石切割安装要精细,不允许有大小的问题,保证美观。
3 地面装饰石材铺贴的质量通病
3.1 石材的表面不平,接缝尺寸不一致
原料本身存在多项质量问题,包括规格尺寸偏差超标、表面平整度不足、铺装工艺操作不当等;完工后防护措施不到位,导致施工过程中频发质量事故。
3.2 面层空鼓成因探究
加工环节存在明显疏漏,未对石材表面实施彻底润湿和清洁处理,致使表层浮尘与水泥砂浆间形成隔离带;
粘结砂浆配比失当或搅拌不充分;水泥浆摊铺厚度不足或分布不均,导致凹陷区域产生气穴现象;基层处理不达标,包括清洁度不足或湿润度不够,严重影响砂浆与基层的粘结强度。
3.3 石材的板面色泽差异较大
原料本身存在色差缺陷;前期选材试拼环节把关不严,造成局部区域石材在颜色过渡和纹理协调性方面差异显著;施工过程中存在材料清点失误或补货批次与原始批次不符等管理漏洞。
3.4 石材出现缺棱掉角的现象
石材在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受到外力冲击;切割工艺控制不当导致边缘脆弱;成品保护措施缺失造成二次损伤。运输过程中未遵循包装标准导致材料损坏,或在装卸作业时发生撞击;安装完成后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引发石材表面损伤。
4 地面装饰石材铺贴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4.1 石材表面不平整的防治措施
对进场石材实施全面质量把控,所有需复检的材料必须通过检测才能投入工程使用。在铺装过程中,若发现石材存在翘曲、变形、裂缝或尺寸偏差等缺陷,应立即予以剔除。其次,正式铺贴前需按设计图纸进行预排,逐块检查石材接缝,使用标记工具绘制网格定位线并做好编号标识。施工时严格对照编号顺序铺贴,同时控制接缝尺寸。最后,完成铺装后需设置临时围挡,禁止堆放物品或人员踩踏。
4.2 石材面层空鼓的防治措施
施工前需对基层和石材背面进行充分润湿处理,采用高压水枪彻底清除石材背面的附着物。基层表面必须彻底清除各类污染物,对于过于光滑的基层面应进行凿毛处理。粘结砂浆的配合比需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确保其工作性能达标。找平层厚度应与石材最终完成面标高保持协调一致。完成铺贴24 小时内必须实施有效的保水养护措施,控制水分蒸发速率,确保粘结材料充分固化。
4.3 石材板面色泽差异大的防治措施
在石材采购环节实施严格的质量把控机制,从源头确保材料品质达标,出厂前必须完成六面防护处理及密封工序。施工前需进行预铺排测试,当石材数量充足且色泽均匀时,可考虑大面积铺装方案;若材料有限且存在色差,则建议应用于局部区域、采光不足处或台阶转角等次要位置,以此优化整体空间的美观协调性。
.4 石材缺棱、掉角的预防措施
规范石材供应商的包装要求,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侧立摆放方式 并在石材与木质支撑架间加设缓冲材料,到货时实施全面质量检查,发现破 材表面铺设软质防护层,优先选用熟练操作人员,特别注意避免材料间的 垫材,重点保护石材边缘部位;完成铺装后需实施成品保护措施,禁止重型设备直接碾压,同时避免在已完成地面上堆放重物。
结论
通过系统化完善石材铺装技术标准,从原材料采购环节严格把控质量,优化施工过程管理细节,加强竣工验收及缺陷修复工作,配合科学的后期维护方案,可显著提高精装住宅地面石材的施工品质和使用性能,从而确保整体装修工程达到预期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王成.住宅卫生间墙面湿贴玻 施[J].浙江建筑,2021,38(2):41-44.
[2]戴小兰.建筑室内装修施工中 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18):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