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技术在市政交通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齐倩
沂源县公路工程管理处山东 淄博 256100
引言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是现代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其质量会对交通环境造成直接影响,也会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从宏观视角来看,智能建造技术在市政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展现出显著优势。该技术凭借先进的传感器、自动化设备及智能化管理系统,能精准监控并控制施工过程,大幅降低人为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同时,通过数字化模拟和优化施工方案,智能建造技术可提前规避潜在问题,合理安排进度,显著缩短工程工期。
1 市政交通工程特点
在我国城市基础建设中,市政交通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建筑特点较为复杂,同时还面临着用地成本高和地域小以及空间狭窄等问题。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存在着建设密度大以及用地紧张的挑战,在进行道路建设规划时需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充分考虑,尽最大能力不破坏原有的建筑结构,并且需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另外,市政交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与现有的交通网络之间进行连接,以此来满足城市发展带来的交通需求。在建设与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交通管制问题,并且需要对交通进行有效组织,进而减少由于道路建设对市民出行造成的影响。生态与环境保护也是市政交通工程建设中重要问题,为了能够有效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的生态环境,需要在建设施工中通过采用合理的措施来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降低由于城市道路建设对生态以及环境造成的影响。
2 智能建造技术概述
2.1BIM 技术
BIM 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化建模和信息管理的技术,它将建筑项目的所有相关信息集成到一个三维模型中。BIM 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可视化,通过三维模型 了解建筑项目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协同设计,不同专业的设计师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协 计 减少设计冲突;施工模拟,通过模拟施工过程,提前发现潜在问题,优化施工方案;成本估算,基于模型自动生成工程量清单,进行成本估算和预算控制。
2.2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通信设备和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施工现场的环境、设备和人员等多个方面。其应用包括:环境监测,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设备监控,实时监测施工设备的运行状态,预测设备故障,提前进行维护;人员定位,通过GPS 或RFID 技术,实时跟踪施工人员的位置和移动轨迹;材料管理,通过RFID标签或二维码,实现对材料的自动识别和跟踪。
2.3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等算法,实现了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化任务分配、资源调度和风险管理等任务。其应用包括:任务分配,基于团队成员的技能和可用性,智能分配任务,提高工作效率;资源调度,根据施工计划和资源需求,智能调度施工设备和材料;风险管理,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潜在风险,提供应对策略和预防措施;智能决策: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3 智能建造技术在市政交通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3.1 提升工程设计水平
智能建造技术中的 BIM 技术为市政交通工程的可视化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在传统的市政交通工程设计中,设计师主要通过二维图纸来表达设计意图,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二维图纸难以直观地展示工程的空间结构和复杂的细节,不同专业的设计师在理解和沟通设计方案时容易出现偏差,导致设计冲突和错误的发生。而 BIM 技术通过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将市政交通工程的各种元素,如道路、桥梁、隧道、地下管线等,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设计师可以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中进行设计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观察工程的整体布局和细节,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表达设计意图。在桥梁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 BIM 模型清晰地看到桥梁的结构形式、桥墩的位置和高度、桥面的坡度等信息,还可以对桥梁的外观进行渲染和美化,使设计方案更加生动形象。BIM 技术还能够实现设计方案的动态展示和实时修改。设计师可以通过动画、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将设计方案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业主和其他相关方,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工程建成后的效果。利用VR 技术,业主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桥梁的通行感受,提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如果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设计师只需在 BIM 模型中进行相应的调整,模型会自动更新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同时三维可视化效果也会实时改变,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3.2 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
智能建造技术在市政交通工程的自动化施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了施工过程的高效、精准和稳定。在道路施工中,自动化摊铺设备和智能压实设备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自动化摊铺设备配备了高精度的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能够根据预设的参数自动调整摊铺厚度、速度和坡度,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在高速公路的施工中,采用自动化摊铺机进行沥青混凝土的摊铺,其摊铺速度可达到每分钟 10-15 米,比传统人工摊铺效率提高了数倍。同时,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摊铺厚度和温度,保证了摊铺质量的稳定性。智能压实设备则利用振动传感器和压实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压实过程中的振动参数和压实度,自动调整压实遍数和压实力度,实现了压实过程的智能化控制。这种自动化施工方式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保证了道路的施工质量。在桥梁施工中,自动化的桥梁构件预制和安装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建立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桥梁构件的工业化生产,提高了构件的生产精度和质量稳定性。在预制梁的生产过程中,采用自动化的钢筋加工设备和混凝土浇筑设备,能够精确控制钢筋的加工尺寸和混凝土的浇筑量,确保预制梁的质量符合标准。在桥梁构件的安装过程中,利用智能吊装设备和定位系统,实现了构件的精准定位和快速安装。在某大型桥梁建设项目中,采用智能吊装设备进行桥梁节段的安装,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激光测距仪对吊装位置进行精确测量和定位,使安装精度控制在毫米级,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和施工安全性。在隧道施工中,隧道掘进机(TBM)等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施工方式。TBM 具有强大的切削、推进和支护功能,能够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实现高效、安全的隧道掘进。TBM 配备了先进的地质探测系统,能够实时探测前方的地质情况,根据地质条件自动调整掘进参数,如切削速度、推进力等,避免了因地质变化导致的施工事故。
结束语
智能建造技术,如BIM,促进了设计的可视化与协同,提升了设计精度与效率;自动化施工设备的应用显著增强了施工效率与质量;而物联网、大数据及AI 技术的融合,则实现了施工进度的精准监控、成本的有效控制及风险的智能管理,为市政交通工程的决策与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显著提升了工程性能与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朱伟.智能化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与建设,2024,38(1):170-171+177.
[2]龙彪,胡亮.徐明高速公路江苏段沥青路面智能化施工质量控制[J].上海公路,2018(1):13-17+48.
[3]张成帅.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大数据分析平台设计[J]交通世界,2020(3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