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经济管理中全过程工程造价的重要意义及运用研究

作者

张晓燕

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 271610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向精细化、集约化方向转型,传统分段式造价管理暴露出的成本超支、资源浪费等问题愈发凸显。全过程工程造价通过全生命周期视角重构成本管理体系,成为提升项目经济效益的核心路径。当前学界已形成对其基础理论的共识,但在实践应用层面仍存在方法系统性不足、协同机制缺失等研究空白。本文立足于建筑经济管理需求,系统论证全过程工程造价的战略价值,旨在为行业实践提供理论指引。

一、全过程工程造价的理论内涵重构

全过程工程造价作为建筑经济管理领域的范式创新,其理论内核在于突破传统造价管理的时间碎片化与空间割裂性局限,通过构建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成本控制体系,实现从决策立项、方案设计、招标采购、施工建造到运营维护各阶段的经济要素系统性整合。该模式依托 BIM 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实时数据交互机制,使设计参数调整能够即时触发成本模型的同步优化,形成经济目标与技术方案相互制约又协同进化的闭环系统。在此过程中,造价管理突破传统核算职能的被动属性,转而成为引导项目价值创造的核心决策工具,通过成本约束倒逼设计方案创新,借助价值工程原理平衡功能需求与资源投入,最终形成具有自我修正能力的智能管控体系。这种理论重构不仅响应了建筑工业化与数字化融合发展的时代需求,更从根本上改变了成本控制与价值创造的逻辑关系,使工程造价从末端核算工具升级为贯穿项目始终的战略管理维度。

二、建筑经济管理的范式转型需求

当前建筑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阶段,传统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决策短视、过程脱节、责任模糊等缺陷,已难以适应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的发展要求。全过程工程造价通过建立全周期成本控制机制,推动经济管理实现三大核心转变:在时间维度上将成本控制重心前移至决策策划阶段,运用限额设计原理将投资估算转化为设计约束条件,有效预防后期施工阶段的被动变更;在空间维度上构建跨专业协同平台,整合建筑设计、结构工程、设备安装等多专业经济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导致的成本管控盲区;在管理维度上引入动态监控机制,借助云计算技术实现成本数据的实时对比与偏差预警,形成“计划-执行-检查-纠偏”的 PDCA 循环体系。这种转型不仅显著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更通过经济要素的全程介入重塑项目价值链条,为建筑企业构建起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三、全流程协同机制的构建路径

实现全过程工程造价的核心挑战在于打破建筑产业链各参与方的利益壁垒与信息屏障,这需要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双轮驱动构建新型协同机制。在组织层面应建立以业主为主导的集成化管理团队,明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造价咨询机构等主体的权责边界,制定统一的成本控制基准与数据交换标准。在技术层面需开发兼容 BIM 模型、工程量清单、合同条款的多维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设计方案调整与造价数据变化的自动关联映射,确保各专业工程师能够在共享数据库中开展协同工作。特别需要强化价值工程在方案比选阶段的应用深度,通过功能成本分析法建立量化评价模型,使设计优化不仅考虑技术可行性更兼顾经济合理性。同时应完善工程变更的联合审批流程,建立包含成本影响评估、责任归属判定、多方会签确认的标准化程序,从根本上遏制随意变更导致的成本失控风险,最终形成目标统一、信息透明、责任明晰的协同管控生态。

四、技术赋能下的方法体系创新

数字化革命为全过程工程造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推动其方法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BIM 技术的三维可视化特性与参数化建模能力,使得建筑信息模型成为承载成本数据的核心载体,通过碰撞检测与施工模拟可在设计阶段预见并消除潜在的成本浪费点。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与智能合约功能,则为工程款支付与合同履行建立不可篡改的信任机制,显著降低交易成本与履约风险。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算法的深度应用,使历史工程数据的价值得到充分挖掘,能够自动生成精准的造价预测模型与风险预警指标。这些技术创新不仅重构了造价管理的工具箱,更催生出数据驱动的决策新模式——通过建立项目成本数据库与知识图谱,形成涵盖造价指标库、材料价格指数、施工工效基准的智能分析系统,使成本控制从经验判断转向科学决策。这种技术融合正在重塑工程造价专业的技术边界,推动从业人员从传统计量计价向数据分析师与战略顾问的角色转型。

五、制度保障与人才培养战略

全过程工程造价的落地实施需要配套制度体系的强力支撑与专业人才的能力升级。在政策层面应加快修订与全过程管理相悖的现行定额体系,制定动态调整机制以适应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新技术体系的成本构成特征。行业主管部门需出台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的质量标准与取费规范,明确各阶段工作界面与成果交付要求。教育机构应重构工程造价专业培养方案,增设 BIM 技术应用、工程法律实务、数据分析方法等跨学科课程,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具备经济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层面需要建立分级分类的继续教育体系,通过项目复盘、案例研讨、软件实训等方式提升从业人员的全过程管控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建立覆盖职业资格认证、企业资质管理、个人信用评价的立体化监管体系,为全过程工程造价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生态,最终形成制度规范、技术先进、人才充沛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结论

全过程工程造价通过重构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分段式管理导致的成本失控与价值流失问题。其核心价值在于建立决策、设计、施工、运维各阶段的经济要素动态协同机制,以数字化技术实现成本数据的实时交互与预判,推动建筑经济管理从被动核算向主动价值创造转型。研究表明,该模式不仅显著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投资效益,更通过制度创新与人才培养构建起适应行业转型升级的管控生态。未来需深化 BIM、区块链等技术与造价管理的融合应用,完善政策配套与跨学科教育体系,方能全面释放全过程工程造价在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潜能。

参考文献:

[1]陈永存.全过程工程造价在建筑经济管理中的价值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32):19-21.

[2]罗耀鹏.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在现代建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2,7(13):259-261.

[3]赵鑫.全过程工程造价在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探讨[J].大众投资指南,2022,(13):91-93.

[4]倪泽帆.简析全过程工程造价在现代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J].技术与市场,2022,29(06):170-172.

[5]卓华.全过程工程造价在现代建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2,(17):49-52.

[6]莫明辉.全过程工程造价在现代建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新材料•新装饰,2024,6(09):187-190.

[7]姚好玲.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在现代建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4,20(08):67-69.

[8]刘传军.建筑经济管理中全过程工程造价的应用探究[J].砖瓦世界,2024,(15):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