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

作者

唐小燕

身份证号:37032319851219164X

引言

近年来建筑工业化发展下,装配式建筑以其高效、环保、节能等优势于建筑行业获越来越广泛应用,通过在工厂预制构件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装配改变传统建筑施工方式,其施工过程因涉及构件生产、运输、安装等多环节且联系紧密对施工质量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以深入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关键点并探索有效提升路径对保障其施工质量、促进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意义重大。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优势

(1)减少资源、能源消耗。装配式建筑是伴随着建筑行业发展而出现的新类型,因为采用装配式技术,弥补了传统技术的诸多不足。传统的现浇施工作业中,大部分施工任务均在现场完成,随着施工作业的开展,现场将出现大量的资源、能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而装配式建筑下几乎不存在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在专门工厂加工构件,此后将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直接在现场组装,一系列的施工流程下资源及能源的利用率较高,符合绿色化施工要求。(2)保护环境,便利居民。装配式建筑中的预制构件数量较大,基本无须在现场组装大型零件,施工场所产生的废弃零部件较少。另外,因为是预制件,基本能维持现场高度清洁的条件,不至于发生浓烟、扬尘、噪声等污染,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工程场地的人员、物料、设备等众多,如缺乏科学化管理,易发生安全事故。不同的是,装配式建筑施工时,生产、组装等步骤在施工场地以外,最大化减少了现场的工程要素,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降低了施工风险,能减小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2 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工艺不标准

装配式构件在工厂流水生产时,主要包含标准化设计、数控加工等内容。其中,在数控加工阶段,施工人员对数控机械操作不当,会导致预制构件尺寸发生较大偏差,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拖延工程进度。常见的质量问题是尺寸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施工人员本身经验不足或者操作不当,导致在构件连接及拼接处出现标高不一致,平面不平整的情况。另一方面是工具精密度达不到施工要求,如构件定位放线时,标尺读数精确度误差太大,也将导致构件拼接不平。

2.2 安装质量问题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核心是构件的现场安装,安装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功能。但实际施工中,构件安装经常出现偏位、错位、高低不平、接缝不严密等质量问题。究其原因,吊装设备选型不当、性能不稳定、操作不规范,导致构件吊装就位不准确;支撑体系设计不合理、搭设不规范、刚度不足,不能有效约束和调整构件位置;接缝处灌浆饱满度不足,影响构件间的可靠连接;成品保护意识薄弱,构件成品面破损现象较多。

3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对策

3.1 强化协同管理

些装配式建筑中因协同管理不到位, 影响了工程管理水平。从这一方面考虑,管理人员在参与工程管理时需从思想上重视协同管理,确定协 标及重点,处理好不同项目参与方、部门之间的关系。在项目建设的最初阶段,管理人员需结合 定施 工管理制度,以制度形式规定施工建设期间的注意事项,将制度下发到各部门,要求各 学习,使部门、岗位人员在现场施工中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凸显制度的指导及约束作用,提 协同性。 旦施工现场存在专业冲突等问题,管理人员需依据制度中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持施工作业的高度协同。

3.2 施工工艺改进

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在预制构件采购环节,制定严格的供应商筛选标准和采购规范,详细规定构件质量验收细则。施工过程中,划分各部门职责,如技术部门负责工艺指导、施工部门依标准作业、监督部门进行质量巡查。为不同岗位人员制定明确工作流程和质量责任清单,使工作有章可循。竣工验收时,制定全面细致的验收流程和质量评定标准,涵盖建筑各部分。通过这样全程的制度规范,保障质量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3 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度方面,需明确包括设计单位、构件生产厂家、运输单位、施工单位等各参建主体的质量责任并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同时建立质量责任追溯机制以在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及时追溯到责任主体确保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面,要结合装配式建筑特点与实际需求完善相关质量标准和规范让施工质量管理有章可循,比如制定构件生产质量验收标准、现场装配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明确各环节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且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强化质量监督与验收方面,应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并建立政府监督、社会监理和企业自检相结合的质量监督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构件生产、运输、安装等环节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4 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

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是推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优化的重要手段。在预制构件生产技术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推广应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例如,采用智能化的生产流水线,实现构件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同时,研发新型的预制构件材料,提高构件的性能和耐久性。在施工技术方面,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例如,采用装配式建筑集成施工技术,将建筑的各个系统进行集成化设计和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建立技术交底制度,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技术要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是关键,通过建立基于 BIM 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 BIM 模型,可以对建筑进行虚拟建造,提前发现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同时,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结语

装配式建筑代表了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质量问题不容忽视。要从构件生产、运输、安装等环节入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强化全过程质量把控,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切实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同时,还要加大装配式建筑的宣传推广力度,营造有利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随着各方共同努力,装配式建筑的固有质量通病必将得到有效防治,为建筑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胡继刚. 基于 BIM 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施工新技 术与管理 研究[J]. 中国建筑金属结

构,2024,23(07):154-156.

[2] 周 益 政 . 装 配 式 建 筑 项 目 工 程 质 量 影 响 因 素 及 解 决 措 施 分 析 [J]. 中 国 建 筑 金 属 结

构,2024,23(12):131-133.

[3] 王一凡, 张利彬, 陈言雨, 等.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J]. 建筑机械

化,2024,45(10):153-156.

[4]史高平.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技术提升策略探究[J].上海建材,2024(04):70-72.

[5]周炎.装配式预制构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建筑科技,2024,8(06):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