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术后功能锻炼干预对运动能力恢复的研究进展综述
周雪燕 张弘弦 袁砚 杨媚 伏丽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 655000
肩袖是维持肩关节稳定性与功能动作协调的关键结构, 其损伤常因退行性病变、创伤或运动过度引起,严重时需手术修复。尽管手术能够重 才是真正决定运动功能恢复的关键。功能锻炼作为术后康复流程的核心环节 才能在保护修复组织的同时,最大程度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护理人员在功能锻炼全过程中发挥着教育引导、执行监督、依从性 回顾术后功能锻炼的分阶段策略、功能锻炼以及护理干预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与操作参考。
一、术后功能锻炼的原则与阶段管理
肩袖修复术后的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保护修复、注重功能、预防并发”的康复原则,分阶段有计划地推进。护理人员作为术后康复管理的重要执行者,在各阶段锻炼中需发挥评估、指导、监测和教育的作用。
早期阶段(术后0~6 周):以被动活动为主,防止僵硬术后初期,肩袖修复处正处于愈合阶段,应避免主动运动,以防牵拉伤口。在医嘱指导下进行被动活动训练,如钟摆运动、滑墙练习等,以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粘连。护理人员需观察疼痛反应与伤口愈合,配合物理治疗师评估活动幅度,做好支具佩戴、卧姿调整等宣教,确保康复安全[1]。
中期阶段(术后 6~12 周):逐步引入主动辅助活动
此阶段组织愈合稳定,可开展主动辅助和轻度主动运动,如抬臂、前屈、外旋等。护理人员应因人制宜调整训练强度,协助肩胛运动协调训练,预防代偿动作。加强疼痛管理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锻炼信心,避免因惧痛影响功能恢复[2]。
后期阶段(术后12 周及以上):强化功能训练,恢复日常能力肩袖愈合基本完成后,可开展抗阻训练和功能锻炼,如弹力带训练、闭链练习等,目标为提升肩部稳定性和生活功能。护士需协助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监测康复进展,使用康复日志、疼痛评分或 Constant-Murley 评分量化效果,帮助患者安全重返生活与工作 。
二、功能锻炼干预对运动能力恢复的影响
1.改善关节活动度(ROM)
术后常见肩关节僵硬、粘连等并发症,显著限制肩部灵活性。科学的康复训练,特别是早期有控制的被动活动和中期的主动辅助活动,能有效维持关节滑动性和肌腱张力,显著提升肩关节前屈、外展、旋转等核心动作的活动幅度,防止功能性粘连。李晓林等[4]在研究中发现,相对于延迟锻炼,肩袖损伤术后开展早期功能锻炼干预,80%患者关节活动度得到显著改善。
2.增强肩部肌力与动态稳定性
在后期阶段逐步引入的弹力带抗阻训练、闭链稳定训练等形式,可有效激活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肩袖肌群,强化肩胛与上臂之间的协同控制,提升肩关节的动态稳定性,减少术后复发性损伤的风险。谢红等[5]研究中,发现接受弹力带抗阻训练和闭链稳定训练患者,肩胛与上臂之间的协同控制良好率超过70%。
3.降低功能障碍评分,优化康复节奏
功能锻炼能够按“运动-反馈-调整”的节奏递进实施,使患者功能残疾程度持续下降,上肢功能障碍与症状评分表(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Constant 评分等功能指标恢复优于未接受系统锻炼者。锻炼节奏合理还能有效降低患者因过度训练或迟滞训练引发的康复停滞。杜若晨等 研究显示,相对于未进行功能锻炼干预的患者,开展功能锻炼干预患者功能障碍评分降低超过百分之30.
4.促进生活功能重建与日常活动恢复
规范的康复计划显著提升患者肩部功能任务的完成能力,如抬手、穿衣、洗头、举物等生活自理动作恢复时间提前1~2 周以上,术后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SF-36)随之提升[7]。
三、护理干预的关键措施
1.动作指导与执行监控
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术后各阶段功能锻炼的动作类型、强度要求及注意事项,尤其需了解不同术式下的锻炼禁忌。通过床旁一对一指导、标准化动作演示视频、语音提示及康复图示等形式,帮助患者规范动作执行,减少代偿性错误,提升锻炼的准确性与治疗效果。
2.疼痛监测与干预管理
疼痛是限制患者功能锻炼配合度的主要因素。护理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如使用 NRS 评分),明确其疼痛性质、发生时机与诱因,并根据评估结果选择相应干预措施,如冷敷、局部理疗(TENS、电热敷)、适度药物指导及情绪疏导,降低因疼痛引起的锻炼中断,增强训练持续性。
3.依从性提升与心理支持
术后早期患者常伴随恐惧、焦虑、害怕“锻炼会撕裂缝合组织”等心理障碍,影响其主动参与度。护士应主动开展健康宣教、阶段性功能评估反馈及康复进度追踪,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同时,可结合微信随访、视频问诊等远程指导方式,实现院外康复的连续性支持,有效提升依从性与整体功能恢复质量。护理支持在提升患者运动能力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结语: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需多方协作,科学分期训练是功能恢复的关键。护理人员在动作指导、疼痛管理和依从性维护中发挥核心作用,通过评估与个体化护理保障康复的安全与效果。今后应加强个体化护理路径与信息化手段融合,推动康复护理向规范化、精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黎黎, 王静. 功能锻炼在肩袖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38(6): 450-453.
[2] 黄蓉, 吴晓燕. 护理干预对肩袖修复术后康复依从性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23,37(4): 512-515.
[3] 荆颖梅,杨秀玲,邹方贞,等. 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体验的质性研究[J]. 中国乡村医药,2025,32(4):1-4.
[4] 李晓林, 刘丽娜, 李薇. "肩" 康操在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4,43(8):1473-1477.
[5] 谢红,庄雄,周鸿雁,等. MRIDEAL-IQ 技术定量参数与肩袖损伤分级、功能转归的关联性探究[J]. 中国CT 和 MRI 杂志,2025,23(5):162-165.
[6] 杜若晨,廖小艳,何玉姣. 珍珠通络丸联合肩袖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处方药,2023,21(2):162-164.
[7] 苏祥正,李众利,李冀,等. 体外冲击波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分析[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2,39(5):40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