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运用热泵回收热量节能减碳技术

作者

张健

中集安瑞科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介绍了热泵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建筑、工业和农业领域的节能减碳应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某公司利用热泵技术回收高温位热源并转化为蒸汽的节能减碳项目,该项目显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热泵技术;节能减碳;建筑领域;工业领域;农业领域;热泵节能减碳项目

引言:

热泵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通过逆卡诺循环原理实现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热量转移,广泛应用于建筑供暖、制冷、热水供应以及工业干燥、余热回收和农业温室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本文旨在概述热泵技术的基本原理,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潜力,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其节能减碳效果,为推动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热泵技术概述

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逆卡诺循环原理,通过消耗少量电能或机械能,从低温热源中吸收热量,并将其转移到高温热源中的技术。热泵系统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等组成。在热泵循环过程中,工质在蒸发器中吸收低温热源的热量而蒸发,形成蒸汽;蒸汽进入压缩机后被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气体在冷凝器中放出热量而冷凝成液体;液体再通过节流装置降压降温,回到蒸发器中继续吸收热量,从而完成一个循环。热泵技术的核心在于其高效的能量转换能力。通过热泵系统,可以将低温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高温热源中,实现能量的升级利用。同时,由于热泵系统主要消耗的是电能或机械能,因此相比传统的燃烧方式,其碳排放量显著降低。

二、热泵技术在节能减碳中的应用

2.1 热泵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建筑能耗作为社会总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能减排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热泵技术,凭借其高效、环保的特性,在建筑供暖、制冷及热水供应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供暖方面,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均展现出了出色的性能。特别是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由于其能效高、运行稳定,已成为建筑供暖领域的优选方案。在北方农村地区,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凭借其灵活的安装方式和显著的节能效果,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降低了供暖成本,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制冷领域,热泵技术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通过回收室内热量并将其排放到室外,热泵技术能够高效满足建筑的制冷需求。与传统空调相比,热泵制冷系统不仅能效更高,而且环保效益显著,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地球环境。此外,热泵技术在建筑热水供应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回收低位热源中的热能,热泵技术能够高效地将水加热至所需温度,满足建筑内的热水需求。在宾馆、学校、医院等场所,热泵热水供应系统凭借其高效、稳定的性能,已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这些场所提供了可靠、经济的热水解决方案。

2.2 热泵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工业领域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其节能减排工作对于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热泵技术,凭借其高效、环保的特性,在工业干燥、余热回收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为工业节能减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工业干燥过程中,热泵技术通过回收物料中的热量并再次利用,实现了高效节能。以木材加工和食品加工为例,传统干燥方式往往能耗高、效率低,且容易产生环境污染。而采用热泵干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和碳排放,还能提高干燥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热泵干燥技术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和湿度,使得物料在干燥过程中保持最佳状态,从而提升了整个生产过程的环保性和经济性。此外,热泵技术在工业余热回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石化、钢铁等行业中,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这些余热如果得不到有效利用,不仅会造成能源浪费,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热泵技术则能够将这些余热转换为高位热能,用于供暖、制冷或热水供应等。通过热泵余热回收技术,企业不仅能够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这一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工业领域的绿色发展。

2.3 热泵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农业领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样面临着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挑战。热泵技术,以其独特的节能减碳优势,在温室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农业领域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温室养殖中,热泵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满足温室供暖、制冷及通风等多元化需求,还能通过回收温室内的热量并再次利用,实现温室的高效节能。热泵技术为温室提供了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确保了养殖作物的健康成长,从而提高了养殖效益。特别是在一些极端天气条件下,热泵技术能够确保温室内的环境始终保持在最适宜的状态,为养殖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此外,热泵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在干燥、保鲜等环节,热泵技术通过回收物料中的热量并再次利用,实现了农产品加工的高效节能。与传统加工方式相比,热泵技术不仅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还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例如,在水果、蔬菜的干燥过程中,热泵技术能够精确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物料因过热或湿度过高而受损,从而保证了农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三、热泵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3.1项目背景

某个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其醇类产品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位热源。这些热源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仅会造成能源的浪费,还会增加企业的碳排放量。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碳的号召,公司决定实施热泵节能减碳项目,通过热泵技术回收这些高温位热源,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蒸汽,供企业内部使用。

3.2 项目设计

3.21 设计依据

本项目的设计工作严格遵循了一系列明确且权威的依据。首先,公司工程部的工作委托单和设计合同为项目奠定了坚实的法律与业务基础,明确了设计的目标、范围及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其次,公司内部的设计规定作为设计的核心指导原则,确保了设计工作的规范性与一致性。同时,公司提供的可研文件为设计提供了深入的市场分析与技术论证,为项目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压缩机和蒸汽发生器供应商提供的文件,如产品性能参数、安装要求等,为设备选型与配置提供了关键依据。最后,项目设计还严格遵循了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如热泵系统设计标准、安全生产规范等,确保了设计的合规性与安全性。

3.22 设计范围

本项目的设计工作全面覆盖了新增热泵装置的所有关键工程内容。核心设备方面,设计涵盖了1台高效蒸汽发生器的配置,它将负责将回收的高温位热源转化为蒸汽;同时,包括了2台换热器的设计,用于实现物料与热源之间的高效热交换。此外,还设计了1台蒸汽压缩机,用于对生成的蒸汽进行增压处理,以满足不同工艺需求。除了核心设备,设计还详细规划了与之配套的管道系统和仪表控制系统。这些管道将各设备紧密连接,确保蒸汽与热源的顺畅传输;而仪表系统则负责实时监测与调控,确保整个热泵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方面,本项目依托公司现有的OXO装置,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进一步降低了项目的整体投资与运营成本。

3.23 工艺流程

来自OXO装置界区外的45Bar(G)锅炉水,首先经过减压处理,确保其压力适应后续工艺要求后,进入蒸汽发生器(E2106)。在蒸汽发生器内,这股锅炉水与来自反应器循环泵(P2100A/B)的高温工艺物料进行高效换热。高温工艺物料携带的热量被传递给锅炉水,使其迅速升温并汽化,生成0.75Bar(A)的负压饱和蒸汽。这一过程中,蒸汽发生器的压力通过精心设计的压缩机进口节流阀进行精确控制,确保压力稳定在预定范围内。为了维持蒸汽发生器的稳定运行,其液位控制采用了先进的三冲量控制方案。该方案综合考虑了蒸汽发生器出口蒸汽流量和锅炉的排污流量,通过精确计算后控制锅炉给水流量,确保液位保持在最佳状态。同时,蒸汽发生器液面的偏差信号被实时传输至流量控制器,进行快速调整,进一步增强了液位的稳定性。为防止蒸汽发生器(E2106)内部结垢,影响换热效率,系统设计了连续排污机制。蒸发器排液首先进入冷却器(E2107),利用二次冷却水进行冷却处理,将排液温度降至40℃后,再通过节流阀排至地沟。排污量通过流量控制器进行精确控制,同时排污管线上设置了电导率分析仪,对排污管线中的水质进行实时在线监测。根据排污水的电导率变化,系统能够自动调整排污水量,确保排污效果达到最佳。随后,负压饱和蒸汽进入蒸汽压缩机(K2106)进行增压处理,得到4.7Bar(G)、157℃的低压饱和蒸汽。为了满足蒸汽管网的要求,这股低压饱和蒸汽继续进入蒸汽过热器(E2108),利用来自中压蒸汽管网的中压蒸汽(16Bar(G)、240℃)进行加热处理。经过加热后,低压饱和蒸汽过热至180℃,最终进入OXO装置0.4MPaG低压蒸汽管网,为OXO装置提供稳定、高质量的蒸汽供应。在这一过程中,低压蒸汽出口温度采用温度和中压蒸汽流量进行串级控制,确保出口温度精确稳定。同时,蒸汽压缩机还设置了氧含量分析仪,对并网蒸汽的氧含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确保蒸汽质量符合工艺要求。

3.24 自动控制

本装置采用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DCS)与安全仪表系统(SIS),双管齐下保障运行平稳与安全生产。DCS系统作为核心大脑,实现全装置的集中监控与分散操控,优化资源配置,显著提升经济效益。SIS系统则如同安全卫士,时刻守护装置免受紧急情况威胁。具体控制方案上,精心设计了蒸汽发生器压力与液位的双重控制,确保蒸汽稳定生成;连续排污流量控制则有效防止结垢,保持系统清洁高效。E-2108低压蒸汽出口温度控制更是精益求精,确保蒸汽品质满足生产需求。此外,联锁方案也至关重要。压缩机停机联锁能在异常时迅速响应,避免设备损坏;阀门开关联锁则确保各系统间协同作业,无误操作风险。这些自动化控制措施共同构建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让装置运行更加可靠、节能且高效。

四、项目实施与效果

在项目实施与效果方面,公司严谨遵循设计方案,稳步推进热泵节能减碳项目的每一步。项目初期,团队便对新增的热泵装置进行了精细的安装与调试,确保每一环节都达到预定标准,为装置的顺利运行奠定坚实基础。随后,对与之相连的管道和仪表进行了全面的连接与校验工作,通过精确的数据比对与调试,保障了整个系统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项目团队还进行了系统联调联试,确保所有设备协同作业,完美满足设计要求。项目实施后,节能效果立竿见影。公司成功将醇类产品装置中的高温位热源变废为宝,转化为宝贵的蒸汽资源。据统计,这一创新举措每年可回收蒸汽量高达数万吨,极大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同时,热泵系统以其低能耗、高效率的特点,相较于传统燃烧方式,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量。在减碳方面,热泵技术的应用同样成果斐然。经计算,该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数千吨,为公司的绿色发展之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经济效益方面,热泵节能减碳项目同样不负众望。通过高效回收和利用高温位热源,企业大幅减少了对外部蒸汽的采购需求,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加之热泵系统本身运行成本较低,使得企业在长期运营中节省了大量费用,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结束语:

热泵技术以其高效、环保的特性,在建筑、工业和农业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节能减碳潜力。通过某公司的热泵节能减碳项目案例,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热泵技术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方面的显著成效。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热泵技术必将在推动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大型燃气锅炉房吸收式热泵的应用. 李飞;王亮;王绍瑞;张洪洲.暖通空调,2021(S1)

[2]“碳中和”目标下,热泵供热技术前景展望[J].张建国.中国能源.2021(07)

[3]热泵余热回收技术在岩棉工业中的应用及其碳减排意义[J]. 胡细来.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