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探究

作者

秦芬

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 215131

作业是教师教学的延伸,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内化的实际情况。同时,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复习、巩固的一种必要手段,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双减”政策的推行,要求教师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一、初中英语作业优化设计的意义

“双减”政策要求,初中英语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把“减量增效”作为努力的方向和重要目标。(1)减量增效,加强规范性。英语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保证在减量的同时提升作业设计效果。不布置重复、超标、无意的作业,从整体上加强作业布置的规范性。(2)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及时查漏补缺。课后作业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已学内容加以巩固并查漏补缺,从实践中找出自身的不足,借此反复强化实践练习,在不断实践中掌握英语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3)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时,只有在具体语境中重复练习及运用,学生才能掌握,并灵活运用。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场景的练习中实现对知识的熟练掌握。

二、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问题

(一)作业量设置不合理

作业量过大是导致学生负担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英语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学得更加全面,就在课后或者假期给他们布置大量的作业任务。例如,在校完成相应英语作业外,还布置课后作业,如读写单词和课文给家长听,完成讲义,学生往往要花半个小时才能完成。但是如果每一个学科的教师都这样的话,学生的家庭作业就会大大超过其能够完成的范围,这样必然导致学生课后负担过重。这与教育部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 分钟相违背。

(二)作业形式缺乏多样性

从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形式来看,大都是以书面作业为主,缺乏灵活变通和创新。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难以发挥作业的价值,不利于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这样固化的作业设计形式会使学生逐渐对课后作业失去兴趣,甚至在完成作业时敷衍了事。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加重了他们的作业负担,而且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教师忽视学情差异,内容过于统一

在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作业设计,大部分教师采用全班统一标准,在一个阶段或一次课时结束后,要求全班所有学生都完成该阶段或课时对应部分的全部练习任务。大部分英语教师会同时执教几个班级,但是在布置作业时,常常出现不同班级的学生作业安排完全一样。在这样的作业安排下,学生的个体差异被完全忽视了。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一)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完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作业设计上都需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和引导。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要学会“留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并要求他们以所学知识为基础,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完成任务。教师要在传统单一的书面习题训练和抄 背诵 作业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内容创新作业形式。

(二)立足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学习能反哺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在初中英语教学及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成长为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双减”政策要求教师避免设计重复性、机械性、“一刀切”式的作业,而是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作业,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根据语言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既能巩固、强化语言知识与技能,又能指向学生高阶思维与综合素质提升的启发性作业。

(三)合理掌握作业的量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通过增加作业数量的方式来达到让学生反复练习的效果,这种方法虽然能够让学生强化对于英语知识点的记忆,但是过犹不及。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好作业设置的量,合理掌握作业的度。第一,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进度,有针对性地去布置作业。第二,教师要注重从总体上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较多,每科都会留有相应的课外作业。所以,英语教师要和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沟通,尽可能地将作业的总量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以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之后做好复习和预习工作。第三,为了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可以在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尽量减少作业布置。一是知识点覆盖面不大的题目不布置,二是不能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题目不布置,三是不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题目不布置。如此,通过严格控制少、慢、差、废的练习,能够很好地减少学生的作业量,优化作业结构。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保证作业形式多元化

“双减”政策迫使教师改变传统“一刀切”的作业设计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分层式的个性化“作业超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能力自主选择作业,这既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尊重,又体现了作业设计的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作业设计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还能够使他们感受到作业对其知识的巩固及能力的提升作用,因此更加认真对待。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将作业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一方面拉近语言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及学习特点不同,教师可以设计书面化、实践性、探究性及创新性作业,从多个角度提升他们的语用能力。

总之,“双减”政策的本质是“减负增效”,教师要在深入理解政策内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强化其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及探究能力,使其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理解、巩固、内化并灵活地迁移运用语言知识,同时提升实践能力、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从而让作业发挥育人的本质效用,让其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张丽.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10):11-12.

[3]艾太妹.“双减”政策下的初中英语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探析[J].新课程导学,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