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
加永郎加
察雅县王卡乡文化服务中心 854300
引言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主参与的文化活动,涵盖民间艺术、节庆习俗等多种形式,具有广泛性、草根性和包容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构成。在新时代,群众文化对满足精神需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及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西藏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其藏族群众文化资源丰富,如藏戏、锅庄舞等,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地区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
1 群众文化在西藏地区的现状
近年来,西藏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建设,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据统计,截至 2023 年,西藏已建成各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 3000 多个,实现了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每年举办的“西藏文化旅游节”“藏历新年文艺汇演”“乡村广场舞大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农牧民群众参与。在基层,群众文化呈现出“村村有队伍、乡乡有活动”的生动局面。例如,山南市的“雅砻锅庄”、林芝市的“工布响箭节”、日喀则市的“扎西雪巴藏戏”等地方特色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也成为展示地方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同时,现代科技手段的引入,如通过“文化西藏”APP、短视频平台传播群众文化内容,进一步扩大了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 群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
2.1 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西藏的群众文化是藏民族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通过群众自发组织的歌舞、节庆、手工艺等活动,传统文化得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例如,藏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通过“藏戏进校园”“社区藏戏队”等形式在民间广泛传播,使年轻一代在参与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群众文化活动还促进了多民族文化交融。在拉萨、日喀则等城市,汉族、回族、门巴族等各民族群众共同参与节日庆典,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生态。这种文化共享不仅增进了民族情感,也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2 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在多民族共居的西藏,群众文化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通过共同参与锅庄舞会、赛马节、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不同民族群众在互动中增进了解、消除隔阂、建立信任。特别是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各地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文艺汇演”“结对共建文化活动”等主题项目,以文化为纽带,有效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此外,群众文化活动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在偏远牧区,文化站不仅是群众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承担着政策宣讲、法治教育、健康科普等社会功能。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国家政策得以生动传达,群众的思想观念在文化浸润中逐步提升,为维护边疆稳定、促进社会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支撑。
2.3 提升民众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群众文化以其参与门槛低、形式灵活多样、贴近生活实际的特点,成为提升民众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农闲时节欢快热烈的锅庄舞会,还是藏历新年期间热闹非凡的赛马大会,都为群众提供了情感表达、人际交往和集体归属的重要空间。研究表明,经常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农牧民,其心理健康水平、生活满意度和社会融入感显著高于未参与者。尤其在高海拔、地广人稀的牧区,文化活动有效缓解了孤独感与社会隔离,增强了社区内部的凝聚力与互助精神,成为促进社会和谐、提升民生福祉的“软实力”。
2.4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
群众文化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抓手。针对西藏地广人稀、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等基层阵地,通过“送戏下乡”“流动电影放映”“文化大篷车”等惠民项目,优质文化资源得以跨越地理阻隔,精准送达农牧民家门口,切实保障了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与此同时,群众文化正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以拉萨市达孜区“唐卡小镇”、山南市扎囊县“氆氇编织村”为代表,许多地区将非遗技艺、民间艺术与乡村旅游、文创产业相结合,探索出“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3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尽管西藏群众文化发展成效显著,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基层文化人才短缺,专业指导力量不足;二是部分传统文化面临现代化冲击,传承断层风险加大;三是城乡、区域之间文化资源配置仍不均衡;四是数字化传播能力有待提升。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方面,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定向培养、志愿服务、文化辅导员制度等多种途径,充实基层文化工作力量,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要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鼓励将藏戏、民歌、手工艺等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融合,创作出更多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文艺作品,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偏远地区文化设施的投入,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此外,还需加快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 5G、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技术,打造“云上文化馆”“数字非遗馆”等平台,拓宽群众文化的传播渠道,扩大其社会影响力。最后,要强化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将群众文化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设立专项基金,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结语
群众文化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是连接政府与民众、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家的重要纽带。在西藏地区,群众文化不仅承载着藏民族的文化记忆,更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蓬勃生机。它在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提升民众福祉、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展现出深远的意义与价值。未来,应进一步深化群众文化建设,使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瑞.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研究与文化价值分析[J].艺术品鉴,2021(29):45-46.
[2] 靳荣欣.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途径[J].文化月刊,2022(07):125-127.
[3] 施翔宇.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探析[J].参花(上),2020,No.907(02):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