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下民办高校思政课“五位一体”教学体系路径研究
陈汶艺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四川成都 611331
一、引言
OBE 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由美国学者斯派蒂(Spady.W.D)率先提出。此后,在高等教育领域逐步推进实践,最早应用于工程教育专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已形成以“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为核心的理论体系,李志义围绕三大核心要素进行系统阐释[1],国内学者在工程教育、高等教育领域验证了 OBE 理念的实践可行性[2]。近年来,OBE 理念向思政课领域延伸,陈雨田探讨其对思政课教学供给侧的促进作用[3],刘中燕分析其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渗透路径[4]。
既有研究存在两方面局限:一是多聚焦公办高校,对民办高校职业导向鲜明、校企联系紧密的特质适配性 关注不足;二是多针对单一教学环节,缺乏体系化构建。民办高校思政课需兼顾价值引领与职业适配,OBE 闭环 体系为此提供了理论框架。鉴于此,本文立足 OBE 理念核心内涵,剖析其与民办高校思政课的理念耦合逻辑, 聚焦教学全链条实践偏差,提出“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改进路径,以填补 OBE 理念在民办高校思政课体系化应 用的研究空白。
二、理念耦合:OBE 理念与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逻辑
OBE 理念的“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核心要素,与民办高校思政课在目标定位、实践方式、发展需求上深度耦合。这种耦合是基于思政课育人规律与民办高校特质的有机融合,体现为三重逻辑:目标维度以成果导向锚定育人方向,实践维度以学生中心创新教学模式,发展维度以持续改进推动质量迭代。
以“成果导向”锚定目标维度的育人方向。OBE 理念以终为始的逆向逻辑,与民办高校应用型、职业化定位天然契合,可为其价值引领与职业适配的双重目标提供精准融合框架。从目标内核看,OBE 多维度成果要求与民办高校思政课的复合目标高度契合:既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理论内核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认知与价值素养,又要培养其在职业场景中的问题解决能力、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从实施路径看,民办高校鲜明的职业导向适配 OBE 逆向设计逻辑,通过行业调研识别职业场景中的思政挑战与价值要求,以此逆向设计教学目标与内容,将学生在职业场景中的价值自觉践行作为核心成果,既强化价值引领,又契合OBE 对成果可测量、可落地的要求。
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OBE 理念为此提供了重要思路,要尊重个体差异,通过适配学生认知规律的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因其精准对接民办高校学生专业多元、注重实践的特质,故思政课需突破同质化灌输模式,构建专业与思政相结合的差异化实践路径,这种设计既契合 OBE 理念,又能强化思政课与职业发展的关联,推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以“持续改进”推动民办高校思政课发展维度的质量迭代,OBE 理念为此提供了核心思路,通过系统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全面反思教学环节及整合多维度反馈,动态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机制,最终实现教育质量螺旋式上升。这一理念与民办高校思政课的融合,体现为依托其特质构建的动态优化机制:数据支撑上,突破单一期末考核模式,建立覆盖知识、能力、素养情感的全维度评价体系,形成教学成果数据库,为改进精准定位;反馈优化上,通过教师、学生、学院三级反馈通道收集需求,并结合社会热点与教育政策形成改进清单,明确教学模块、案例资源、教学方法的优化方向。这种融合既严格遵循 OBE 理念“持续改进”的闭环逻辑与数据驱动要求,又通过民办高校思政课的评价与反馈机制设计,将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质量提升方案,实现教育质量与学生成长、时代发展的动态适配。
三、实践偏差:OBE 理念融入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现实裂隙
民办高校思政课本应依托贴近市场、对接行业的优势,实现立德树人与职业素养培育的协同,但从 OBE 理念核心要求审视,当前教学体系仍存在现实差距:专业贴近市场的特色尚未充分转化为思政育人效能,教学全链条对学生职业导向诉求的回应不够精准,职业场景融入深度与实践成果显性化程度均有待强化。
教学设计目标分层不足,认知未达内化。OBE 理念要求教学设计以预期成果为导向,通过逆向设计实现“认知—内化—践行”递进,当前民办高校思政课存在 业导向型学情研判不足,教学设计沿用通用模式,未充分考量专业差异,导致教学目 是职业素养与价值培育的融合设计精准度不足,虽分解为知识、能力、情感等维 业场景细化设定;三是认知引导与职业实践场景的衔接案例专业贴合度低,部分案例与学生专业 ,影响思政理论向职业行为准则的转化。
教学更新滞后固化,与时代需求脱节。OBE 理念强调教学内容需通过动态更新机制贴合时代需求,当前民办高校思政课内容更新存在结构性缺陷:一是行业相关最新理论应用融入不足,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多以大纲补充或专题讲座形式呈现,未结合行业案例转化,学生难以理解其对职业发展的指导价值;二是经典案例未结合职业场景创新,时政热点缺乏行业视角学理阐释,现有案例多为经典且跨课程重复,未结合专业延伸,导致学生难以建立理论与职业能力的关联。
教学实践形式固化趋同,学用转化不足。OBE 理念以成果落地为核心,强调理论与实践协同,但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适配性不足:从形式看,未结合专业对接市场、学生职业诉求明确的特征,仍集中于宣讲展示、实地参观等通用形式,未能激活影视制作、电商运营等应用型专业的特长与行业资源,导致实践与职业成长脱节;从过程看,因缺乏职业场景导向的指导与反思,实践前未明确与职业场景的关联,实践中未引导学生运用专业能力解决思政相关职业问题,实践后未要求结合职业规划反思成果,弱化了实践对成果落地的支撑作用。
教学评价条目粗疏,重结果轻过程。OBE 理念以全程监测、多元反馈为评价核心准则,当前民办高校思政课评价体系存在差距:一是评价条目粗疏,虽覆盖知识掌握、课堂表现等维度,但缺乏细化指标,难以精准捕捉成果导向;二是评价主体缺失行业视角,未纳入对职业场景中思政素养有直观认知的行业导师,难以反映学生思政成果与职业场景的适配性;三是评价过程过度聚焦期末成绩等终结性结果,未追踪思政理论在职业实践中的阶段性应用,无法为思政素养提升职业竞争力提供改进依据。
教学管理机制松散,协同效能不足。OBE 理念下的教学管理强调构建目标、过程、成果的闭环机制,当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管理存在偏差:一是管理聚焦点偏离职业导向,仅覆盖基础环节,未结合学生职业成长需求监测核心目标,无针对性指标追踪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的适配度、评估教学方法对职业能力的提升效果,难以发现思政课与行业人才标准的偏离;二是协同机制缺乏行业支撑,虽有校内主体联动,但未纳入企业、行业机构,未建立企业反馈与教学调整的联动机制,无法激活特有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削弱了管理对成果落地行业场景的支撑作用。
四、路径优化:OBE 理念赋能民办高校思政课“五位一体”教学体系的路径构建
针对上述教学体系各环节的实践偏差,基于 OBE 理念的核心要求,本文提出构建“五位一体”教学体系的改进路径。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聚焦“成果导向”以实现目标落地,教学实践与教学评价立足“学生中心”以强化过程赋能,教学管理则依托“持续改进”以构建闭环保障,形成理念与实践的深度呼应。
重构教学设计体系,以“反向设计”锚定成果目标。针对教学设计中存在的实践偏差,构建靶向修正、精准适配的教学设计体系。一是建立职业场景适配的思政学情研判机制。突破通用化设计惯性,结合民办高校专业紧贴市场的特质,通过分析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与思政相关的职业能力要求,联动行业岗位思政素养需求调研建立数据库。二是设计职业素养与思政价值培育的融合型目标体系。在情感目标中增设职业场景应用子维度,通过明确思政理论认知目标、细化职业场景中的理论应用能力目标、关联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等情感目标,实现思政价值引领与职业素养的目标融合。三是构建思政认知、职业场景、实践应用的转化链条,打破思政理论讲解与职业实践的割裂。
优化教学更新体系,以“动态响应”激活内容活力。针对教学内容更新滞后、与时代需求脱节的实践偏差,紧扣 OBE 理念成果贴合时代需求的核心,建立三维联动内容更新机制。一是建立党的最新理论与行业实践的即时转化机制,成立思政教师与行业专家联合小组,通过理论溯源、专业衔接、案例开发,将最新理论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应用于职业场景的教学核心内容。二是构建时政热点学理阐释数据库,每月更新时政、理论与实践对应内容,为重要热点配套理论解析手册和教学指南,避免浅层化使用。三是设立学生困惑靶向回应模块。通过课前问卷、中期座谈等方式收集学生现实问题并化为专题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建立个人成长与时代需求的关联认知。
创新教学实践体系,以“知行合一”深化成果转化。针对教学实践中的偏差,遵循 OBE“成果落地于实践”要求,构建专业赋能、理实交融、全程引导的实践体系。一是打造专业特色和行业资源联动型实践载体。突破通用实践教学模式,依托民办高校应用型专业优势,将行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思政实践载体。同时联动校企合作资源,把企业生产流程、岗位伦理要求融入实践设计,激活专业特长与行业资源的育人价值。二是建立理论与实践融合链条,明确实践项目对应的思政理论支撑以避免形式化,过程中设置理论应用任务推动认知向工具使用转化,成果体现价值输出以形成逻辑闭环。三是实施“双导协同+过程追踪”的转化保障机制。组建思政课教师和行业导师指导团队:思政课教师聚焦理论如何应用于实践场景,行业导师聚焦实践中如何体现思政价值。同步建立实践计划、中期反思、成果复盘追踪体系,通过双导师联合评审确保实践实效,实现专业能力与思政素养双提升的转化。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多元监测”保障成果质量。针对评价维度单一、重结果轻过程的实践偏差,依据OBE 理念的全程监测、多元反馈要求,构建全维度、多主体、过程化的评价体系。一是建立分层细化的评价指标,在知识、能力、素养、价值四个维度下设置具体条目,避免评价条目粗疏。二是构建“校内+行业”协同的评价网络,在整合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等校内评价基础上,纳入行业导师评价,结合岗位对思政素养的实际要求设定评价内容,弥补行业视角缺失的短板;三是实施过程数据和结果分析的闭环管理,通过教学平台记录课堂互动、实践日志、职业场景应用等过程性数据,关联期末终结性评价,改变过度聚焦期末成绩的现状,为教学改进提供精准依据,确保评价既能全面反映成果导向,又能有效引导学生实现思政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双提升。
强化教学管理体系,以“协同联动”提升思政课育人效能,需双轨并行:一是建立思政引领与职业适配双维度核心目标监测机制。突破基础环节管控局限,聚焦思政课价值引领与职业成长的融合需求。二是构建校内主导与企业协同的思政课协同管理机制。吸纳企业深度参与思政课建设,联合开发行业思政案例库、明确职业场景中的思政要求,并建立企业反馈毕业生职业思政表现的常态化机制,以校企协同激活育人合力,确保思政课成果落地职业场景。
五、结语
OBE 理念与民办高校思政课在目标、实践、发展维度的深度耦合,为破解教学体系实践偏差提供了系统框架。 本文基于 OBE 理念构建的“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既契合民办高校职业导向鲜明、校企联系紧密的特质,又实 现了思政课价值引领与职业适配的双重目标。该路径推动思政课向成果导向转型,以闭环机制保障质量提升。 未来需结合民办高校专业特色深化实践,为培养兼具社会责任感与职业竞争力的人才提供支撑。
[1]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2]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3]陈雨田,孙迪亮.促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基于OBE 理念深化教学供给侧改革视角[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5,(04):9-12.
[4]刘中燕.OBE 教育理念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渗透[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08):104.
陈汶艺 ,1997 年6 月,女,汉610041硕士研究生,助教,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研究中心项目《基于 OBE 理念下民办高校思政课“五位一体”教学体系路径研究》(MBXH24YB2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