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背景下初中生物学科的育人策略分析
徐贵珠
苏州市吴江经济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江苏苏州 215200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生物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育人目标不再仅仅是传授生物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然而,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存在教学资源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难以满足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深入分析信息时代对初中生物学科育人的影响,探索有效的育人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信息时代对初中生物学科育人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首先,信息时代为初中生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依靠教材、挂图、模型等有限资源开展教学,而如今,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获取海量的生物教学资源,如生物学科网站、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科普视频等。这些资源形式多样、内容生动,能够将抽象的生物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解 “细胞的结构” 时,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细胞模型,让学生通过鼠标操作观察细胞的各个结构,了解其功能,这种教学方式比传统的挂图讲解更加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信息技术创新了初中生物教学方式。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在信息时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在线讨论等。例如,在进行 “生态系统” 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当地生态系统的相关资料,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制作 PPT 进行展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2.2 潜在问题
一方面,信息时代存在大量的生物信息,其中不乏虚假、错误的信息,而初中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例如,在网络上有一些关于“转基因食品有害健康” 的虚假宣传,初中生如果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就可能相信这些错误信息,形成错误的认知。
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然而,一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过度依赖虚拟实验,减少了学生实际操作实验的机会。虚拟实验虽然具有直观、安全等优点,但无法完全替代实际实验,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还可能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答案,而不愿意主动思考和探索。
三、信息时代背景下初中生物学科的育人策略
3.1 优化教学内容,融入信息元素
在信息时代,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充分融入信息元素,丰富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生物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热点问题,如基因编辑技术、新冠疫情防控、生态环境保护等,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的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讲解 “传染病及其预防”
时,教师可以结合新冠疫情的案例,介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让学生了解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社会责任。
3.2 创新教学方法,发挥技术优势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首先,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教学中课堂讲授和课后作业的顺序颠倒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阅读相关资料等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则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答疑解惑等方式进行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 “植物的光合作用” 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教学视频,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让学生在家中观看学习,并完成相关的预习作业;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然后进行实验操作,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现象,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答疑。
3.3 完善评价体系,注重综合素养
在信息时代,初中生物学科的评价体系应突破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体系。首先,评价内容应更加全面,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应包括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等方面。例如,在评价学生的 “生态系统” 学习情况时,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在探究当地生态系统过程中的表现,如资料收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3.4 加强师资建设,提升信息素养
教师是初中生物学科育人工作的实施者,其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育人策略的实施效果。因此,在信息时代,应加强初中生物教师的师资建设,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让教师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实验技术等的应用方法,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例如,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开展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融合的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参加在线课程学习,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结论
信息时代为初中生物学科育人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初中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积极应对挑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师资建设,不断提升初中生物学科的育人质量。通过有效的育人策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让学生成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信息时代背景下初中生物学科的育人策略,推动初中生物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张莉。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2):89-90+93.
[3] 王艳。信息时代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 [J]. 基础教育参考,2020(08):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