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化作业设计探索
李晓云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要注重跨学科学习,引领学生了解多学科知识,完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素质。为适应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需求、教学实际,科学设计跨学科项目化作业,以项目作业为载体,有机整合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学习资源,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散学生语文思维,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化作业设计意义
小学语文教师以核心素养提升为导向,设计跨学科项目化作业,不仅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深度探究的兴趣,还能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强化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一方面,跨学科项目化作业能将多学科知识相整合,以挑战性的作业内容,改变传统作业形式的单一,引领学生在作业探究中,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小学语文的跨学科项目化作业能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驱动学生深度学习,活化学生的思维,保障学生学习的效果[1]。
二、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化作业设计策略
(一)根据核心素养要求,设定作业目标
跨学科项目化作业设计目标的设定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联系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现状,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目标,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以《千年梦圆在今朝》为例,教师可设定“航天梦想及未来探索”项目主题,并从以下几方面设定作业目标:
一是语言能力目标:能理解文章“航天梦”实现的历史脉络以及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并通过演讲或写作的实践活动,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强化文本分析能力、逻辑表达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二是文化自信目标:能感受、体会中华民族追求科技进步与发展的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三是思维能力目标:能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写作手法,客观分析航天梦实现的原因。
四是审美创造目标:能融合多学科知识和课文内容,设计出航天主题作品或构建航天模型,完成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二)坚持目标导向原则,分解项目作业
当明确作业目标后,小学语文教师可围绕项目主题和目标,分解项目作业,驱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探究。
作业一:要求学生观看航天发展纪录片和深入研读课文,梳理从古至今的航天技术关键节点,制作相关的“航天时间轴”手抄报,促使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作业二:合作收集中国航天科学家的事迹,撰写人物小传,并以情景剧或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业三:结合课文内容和现实生活,以“未来的航天生活”为主题,创作图文并茂的文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作业四:通过塑料瓶、纸盒等废旧材料,设计、制作简易的火箭模型和太空站模型,并撰写出模型说明书,说明模型设计的原理、功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动手能力。
这类项目作业紧扣核心素养目标,又涵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也能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三)重视项目作业评价,实现以评促学
在小学语文的跨学科项目作业中,评价环节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过程性、结果性评价结合的方式,构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学的目标。
在跨学科项目化作业中,教师可针对“科技故事创作结构是否完整?想象内容是否合理?用词是否生动?”“模型制作是否正确?模型设计是否体现科学原理?”“小组合作是否互相配合?合作学习是否积极?”等方面确定评价维度和评价标准。
在评价形式方面,可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开展客观、全面的评价。自主评价要指导学生从“语言表达水平”“内容创意”“学习态度”维度进行评价,反思自身的改进方向;同伴互评要指导学生互相评价对方作品的不足、优点,使学生学会扬长避短;教师评价要侧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作业完成状况进行评价。如此一来,不仅能保证评价的全面、科学,也能逐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2]。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化作业设计,能创新作业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引领学生在项目实践、跨学科活动中,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定跨学科项目化作业目标,不断分解和优化项目作业内容,加强项目作业的评价反馈,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董雅莉.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研究[J].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25,(04):60-62.
[2]黄韦韦.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J].教育界,2025,(01):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