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比较观察环泊酚与丙泊酚麻醉维持在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

作者

张爱萍 许忠梅

临沧市人民医院 麻醉手术科 677000

结肠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腹腔镜手术方式创伤小及应用快的优势故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但老年患者因其机体生理功能减退,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差,故使得其麻醉管理面临诸多挑战。环泊酚作为一类新型的麻醉药物,具有着苏醒迅速,起效快等诸多优势,相较于传统的药物丙泊酚相比,其在手术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2-3]。为探讨丙泊酚与环泊酚的应用效果差异,开展研究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抽取 2024.01-2024.12 于本院行结肠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老年患者 70 例。对照组中男/女=18/17,年龄 60-80(67.15±2.63)*5 ;研究组中男/女=17/18,年龄 6 。比较 (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组环泊酚

①麻醉诱导:应用环泊酚注射液 (0.3mg/kg) ;同时应用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 0.15mg/kg ),联合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 (0.3μg/kg) 。麻醉维持时应用环泊酚 0.8~lmg/ (kg•h);瑞芬太尼 0.25~1

μg/(kg•h);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 0.3~0.5mac );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 0.05mg/kg 间断追加。

控制术中 BIS 水平在 40-60 之间。

1.2.2 对照组丙泊酚

麻醉诱导药物为丙泊酚 (1.5mg/kg) ,麻醉维持应用丙泊酚注射液( 4~12mg/kg ),两组其他用药及处置方式均相同。

1.3 观察指标

D 生命体征变化; ② 炎性因子水平及临床麻醉相关指标; ③ 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认知评分。1.4 统计学评析

借助SPSS 26.0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 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结果

2.1 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表 1,在切片建立气腹及拔管时研究组生命体征较对照组稳定,并且参数差异成立 (P<0.05)

表 1 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x  s)

注: ① 为与对照组对比, P<0.05

2.2 炎性因子水平及临床麻醉相关指标

表 2,研究组干预后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麻醉诱导时间、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更短,

并且参数差异成立 (P<0.05) 。

表 2 炎性因子水平及临床麻醉相关指标( x  s)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认知情况评分

表 3,研究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 1d 时研究组认知功能优于对照组,并且参数

表 3 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认知情况评分

差异成立( '<0.05) 。

认知障碍的情况。而环泊酚用量较少,以减少其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同时环泊酚的抗炎作用也可有效减轻术后炎症反应,进一步保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3、讨论

本次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更小。分析原因:环泊酚的化学结构中包含环丙基,使其与 GABAA 受体的亲和度明显提升。这类结构上的调整使得环泊酚在发挥麻醉作用时所需剂量相对较小,故应用后可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效果。同时该药物的代谢速率较快,体内蓄积量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对血流动力学的负面影响。干预后炎性水平的方面:环泊酚通过强化与 GABAA 受体的高亲和力,应用后能够更全面且有效的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而环泊酚本身的强效镇静作用则会减少这类应激反应,降低术后炎性因子水平。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看,环泊酚几乎注射无痛,这与其较低的血浆浓度及较大的疏水性有关,而相比之下,丙泊酚在注射溶液中的浓度较高,应用后较容易出现注射部位疼痛的情况。而从药代动力学角度看,环泊酚的代谢产物主要经过肾脏排泄,在体内整体的蓄积量比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应用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术后认知水平改善角度看,环泊酚的快速药动学特性和较强的 GABAA 受体亲和力使其在术后认知功能的保护方面有显著效果。丙泊酚的半衰期相对较短,且术中用药剂量较大,易导致患者出现术后

综上,将环泊酚麻醉应用在老年直肠癌患者中,可减少对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认知水平有显著增益。

参考文献:

[1]王克棪,林冰婷,翁晓琳,等.环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腔镜胃癌根治术麻醉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4,45(6):154-160.

[2]耿建春,朱燕,王婧.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呼吸循环功能及应激反应影响的比较[J].肿瘤研究与临床,2024,36(7):525-531.

[3]李文强,李军,庄国栋.丙泊酚与环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比较[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4,5(8):64-66.

作者简介:张爱萍(1984)女,彝族,云南云县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舒适化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