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渗漏成因与防治措施分析

作者

罗迪 李东逸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能建西北电力设计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200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迫切,社会矛盾也随之改变。为进一步满足人民需求,城市建设也随之变得更智慧、更科学、更规范,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基建设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市政工程主要包含道路、配套市政给排水管线等直接服务于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市政工程的施工特点主要体现于社会影响大、关注度高;工程复杂专业多,沟通难度大;受外部环境影响大等方面,在施工过程中技术难度大且不易于管理,工程处置稍有不当就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探讨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渗漏成因与防治措施具有现实价值。

1 给排水管网施工工艺

给排水管网的施工工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合流制,另一种是分流制。合流制是雨水和污水共用一个管网,在旱季,雨水较少,污水可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但在雨季时,雨水比平常较多,过多的雨水可能会使污水直接流入水体,进而造成水污染。所以,合流制工艺更较适合降雨量少的地区。分流制工艺即把污水、雨水分开,各自用各自的管道进行输送,可以有效避免污水污染水体,有利于保护水环境。从工艺上来说,分流制更为复杂,管网更多,但也更有利于对水资源的保护。

2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渗漏成因

2.1 管材质量问题

市政给排水管道的渗漏问题通常与管材质量密切相关。管材质量差异直接影响到管道的密封性、耐压性和耐腐蚀性,从而导致出现渗漏问题。管材的原材料质量是影响管道性能的关键因素。如果原材料选用不当或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控制问题,可能导致管材存在内外部缺陷,如裂纹、气泡或气孔等,影响管道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管材的生产工艺对管道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生产过程中若温度、压力控制不当,容易造成管材表面不光滑、壁厚不均匀等问题,进而影响管道的连接部位密封效果。

2.2 管道安装施工工艺缺陷

管道安装施工工艺的缺陷是市政给排水管道渗漏问题的主要诱因之一。施工工艺不到位会直接导致管道连接部位密封性差,甚至引发管道开裂或断裂等严重问题。管道接口处理不当是渗漏的关键原因之一。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管道接口清洁度未达到要求,或接口密封材料选用不当、安装方法不规范,可能导致接口松动或密封不严,最终引发渗漏。施工中焊接工艺的瑕疵也会对管道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施工中管道的铺设和固定方法不合理也是导致渗漏的潜在因素。例如,管道安装时若未预留足够的热胀冷缩空间,长期运行后会因应力集中导致管道破损。

2.3 管道使用环境因素

不同的使用环境可能导致管道发生不同类型的损坏,从而引起渗漏。地下水位和土壤湿度的变化是影响管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水分渗透管道外壁或进入管道内腔,可能导致管材腐蚀,进而降低管道使用寿命。土壤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也会对管道产生腐蚀作用,尤其是钢管和铸铁管,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容易发生锈蚀,最终引起管道破裂或渗漏。

3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渗漏防治措施

3.1 优化设计流程

优化设计流程需从多环节强化管控以提升施工质量基础,设计工作启动前应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现场开展全面勘察调研,全面收集地形、地质、地下管线、气象等多维度资料,通过对项目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为设计方案制定提供详实依据;设计人员需结合给排水管道使用功能及后期维修需求,对管网布局、管径选择、管道坡度等设计参数进行科学规划与优化,通过引入专家评审机制对设计方案开展系统性论证,以保障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效规避管线与其他结构的冲突问题;在设计过程中需增强对施工过程的前瞻性预判,通过提升设计的全面性减少施工阶段设计变更的频次,若确需变更则需严格遵循既定程序进行审批,确保变更后的方案与工程质量及进度要求相契合,避免因设计调整对施工质量稳定性造成影响。

3.2 加强材料质量管理

加强材料质量管理需在采购、检验、储存全流程实施精细化管控,在采购环节应建立健全材料采购管理制度,通过对供应商资质的严格审核筛选出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合作方,以详细的采购合同明确材料质量标准和验收要求,并通过市场调研对比分析不同供应商的材料性能与价格,实现优质材料的采购;在检验环节需构建完善的材料检验检测体系,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进场管材、配件进行严格的抽样检测和验收,对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执行严格的退场处理机制,杜绝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建设;在储存环节需合理选择干燥、通风、防潮、防晒的储存场地,对不同类型材料进行分类存放并设置清晰标识,同时建立定期检查维护制度,通过常态化的管理措施保障材料性能的稳定性,以此形成覆盖材料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保障机制。

3.3 提升施工操作水平

提升施工操作水平需从人员能力、过程管控及标准执行多维度推进,施工单位应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和培训机制提升施工队伍专业素质,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与专业技术培训与学习交流,引入专家现场指导以强化其对施工工艺、规范的熟悉度及先进技术的掌握能力;建立健全施工过程管理制度,明确各工序施工标准与操作规范,加强现场管理和质量监督,要求施工人员严格依照施工图纸和方案施工并做好记录以保障过程可追溯性,同时强化工序间协调衔接以实现质量与进度的平衡;制定统一的施工工艺和质量验收标准,推行标准化施工模式,针对管道接口处理、沟槽回填等关键工序及隐蔽工程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通过规范化操作确保施工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4 强化环境管理

应对环境因素影响需在地质条件与气象条件两方面实施针对性措施,施工前应委托专业地质勘察单位对施工现场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细致勘察,依据勘察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针对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地质状况,采用换填、夯实、排水等处理手段以提升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保障管道基础的安全可靠;同时需根据施工现场气象特点制定相应应对方案,雨季施工时需强化沟槽排水与边坡支护,通过设置排水设施及时排出沟槽积水,避免边坡塌方及槽底土壤因浸泡降低承载力,冬季施工时则需对管道接口材料及混凝土等采取保温措施,保障其在低温环境下能够正常固化凝结,以此减少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

结束语

市政给排水管网防渗漏施工是保障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安全的关键环节,需通过系统化技术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管控。只有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才能确保给排水管道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渗漏现象,从而保证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防渗漏施工控制策略。这些策略不仅注重技术层面的创新与应用,还强调了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相信随着市政工程质量和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市政给排水管道防渗漏施工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幼琼,王红涛,王延涛.基于 VR 技术对住宅给排水管道噪声的现场实验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23(07):36-41.

[2]彭国勇,李晓晖.深基坑市政给排水管道综合施工技术[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22(12):54-56.

[3]胡群芳.供排水管网安全事件形成机理与检测监测技术专题介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1(0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