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尚海贞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 新疆 831800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是指中耳黏膜、鼓膜出现慢性化脓性局部炎症,临床表现耳流脓、听力减退、耳鸣[1]。现阶段临床中主要以手术治疗,通过消除病灶炎症,改善患者听力。但为了提高临床总体疗效,还需做好护理工作。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应用较广泛,该模式具有计划性、全面性,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在提高护理质量与维护护患关系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文中就临床护理路径展开探究,分析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效果与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 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是本次研究对象,时间为 2024 年 8 月到2025 年5 月,盲选法分成对照组、研究组 30 例。对照组,男 17 例,女性 13 例,年龄范围 28-70 岁,平均( 49.66±1.57 岁);研究组中,男性 16 例,14 例女性,年龄 29-70( 49.50±1.38 岁), P>0.05 ,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及时与其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术后遵医嘱指导用药、饮食,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
研究组临床护理路径:建立护理服务小组,科室护士长负责制定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护理计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小组成员需要在组长带领下掌握护理方法、技巧,完成护理工作。患者入院当天,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尽快消除其紧张感。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消除因为陌生环境带来的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入院第二天,帮助患者完成临床各项检查,并注意患者情绪变化,加强沟通,稳定情绪,保持身心放松。手术当天,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给予安慰与鼓励,缓解其紧张心情,手术结束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一旦有异常需及时上报处理。帮助患者保持健侧卧位,减少翻身活动,保证患耳处于上位,进食期间尽量避免用患耳处咀嚼。定期按摩患者肢体,加快血液循环,避免形成压疮。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使用合适方式进行止痛,比如对于轻度疼痛,可通过音乐舒缓身心状态,针对无法忍受疼痛者,可遵医嘱接受止痛药干预,提高患者舒适度。出院后加强随访,掌握患者恢复情况,给予正确指导。
1.3 观察指标
使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进行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评估,总分 21分。
1.4 统计学方法
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结果数据,t 验证, ρP<0.05 有差异,SPSS26.0 检验数据结果。
2 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睡眠评分低,睡眠质量好, P<0.05 ,见表 1。
表 1 对比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分)

3 讨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因素较多,如外部污染、上呼吸道感染等。炎症往往会侵犯患者中耳黏膜和骨膜,而部分患者病变位置还可能会达到骨质,其局部炎症较强烈,因此需尽快消除炎症,保证患者耳内通畅,恢复其听力[2]。当前临床中通常会以手术方式治疗,然而手术属于侵入操作,部分患者术后易会出现耳鸣、感染等并发症,同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情复杂,存在反复性特征,增加复发率,影响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对其睡眠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需对患者做好护理工作。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经护理后,其睡眠质量得到改善,分数低于对照组 P<0.05 ,由此可知临床护理路径可改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睡眠质量。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以患者住院时间为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以此提高护理工作计划性、目的性,避免出现护理盲目性,确保患者护理效果达到理想范围内[3]。另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术前、术后心理疏导,疼痛管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缓解情绪,减轻疼痛,提高住院舒适度,对于良好睡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利用多层次护理服务理念能够改善其睡眠质量,加快恢复,可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罗珍艳,罗秋红,徐玉雪.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5(3):175-178.
[2]张佩珊.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的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5(2):168-171.
[3]王莉莉,刘雪,纪杜娟.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科技与健康,2025,4(4):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