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五横三纵”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李晶
驻马店第二高级中学 463000
一、研究背景
2018 年教育部发布相关政策,推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教学核心目标,涵盖语言、审美、文化、思维维度,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核心素养构建的关键支点[1]。在此背景下,探索适配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路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故而构建科学的思辨性阅读教学体系,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实践。
二、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现存问题
虽然对于思辨性阅读和表达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要性已达成高度共识,但在具体实践层面,仍存在着较多痛点。
(一)教师端困境
1.政策理解与教学脱节:不足 30% 一线教师深入理解新课标思辨性阅读任务群要求,教学中难将政策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
2.教学实施阻碍多:受教学进度、资源开发等因素制约,超 60% 教师难有效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且缺乏科学教学评价指引。
(二)学生端不足
1.思辨能力薄弱:超 70% 学生阅读时缺乏主动思辨意识,面对复杂文本,仅 30% 能准确阐释思辨内涵、提出个人见解。
2.阅读动力匮乏: 40% 学生阅读兴趣一般,学业压力、阅读材料单一等问题,限制阅读量与思辨素材积累。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思辨性阅读教学体系构建
(一)总体构建思路

“五横”即围绕教学目标、教学主题、教学组织、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五个层面建设,协同推进思辨性阅读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三纵”体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内涵的统一,以“以学生为中心”、“五育并举”等教学理念引领课程内容建设。总体建设框架如图一所示。
(二)教学目标层面建设
本文提出以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为建设核心,构建适合现代高中生的“四阶梯”型教学目标[2]:1.知识建构目标:利用教学资源,助力学生搭建思辨知识框架,认识思辨概念,掌握逻辑学基本原理,熟悉思辨阅读方法,具备跨文本关联对比能力。
2.核心能力目标:培育批判性思维,辨析文本逻辑关系,识别论证合理性与漏洞;学会质疑作者观点,区分事实与观点,经“举证—反驳—修正”形成个人见解;培养多元视角与辩证分析能力,深度解读文本修辞策略对读者判断的影响。
3.实践运用目标:运用思辨性阅读能力与哲学思维方式,撰写文学评论、辩论稿,体现逻辑层次;课堂讨论遵循“观点—证据—分析”规范;将文本思辨方法迁移至社会热点分析,培养信息素养,辨别网络舆论情绪化与理性表达。
4.培养价值观目标:塑造思辨品格,尊重理性对话,摒弃非黑即白二元对立思维;承认认知局限性,保持开放心态;通过经典与当代文本思辨阅读,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张力,增强文化自觉。
(三)教学主题层面建设
本文将高中阶段教学文本进行分析对比、提炼,总结出了八大思辨性阅读主题。表 1 表现了不同主题的思辨教学建设方式和核心要素。
表 1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主题及思辨点一览


(四)教学组织与实践层面建设
1.教学组织形式创新:依据学生期望,采用小组辩论、主题演讲、跨学科联动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辨兴趣。以主题为纲,建立“思辨探究”案例库,设计任务指导书,引导学生有效开展思辨性阅读,实现教学情境化、过程可视化。
2.教学实践活动设计:开展任务驱动实践,如围绕思辨主题组织文本对比阅读、创意写作、时事评论等活动,促使学生运用思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搭建自主探究平台,鼓励学生自主选题、查阅资料、论证分析,培养独立思考与研究能力。
(五)教学评价层面建设
构建立体教学评价体系,涵盖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评。制定教学效果评价量表,从阅读分析、思辨表达、实践应用等维度,科学评估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发展;结合教学资源建设(如主题资源库更新)与学习保障建设(如阅读时间、空间保障),全面反馈教学质量,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四、教学体系实践验证与效果分析
(一)实践验证路径
选取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教学班级,分设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实施构建的思辨性阅读教学体系,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周期涵盖完整学期,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阶段性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跟踪对比学生思辨能力、阅读兴趣、核心素养发展差异。
(二)实践效果分析
1.学生思辨能力提升:实验班学生在文本逻辑辨析、观点质疑与论证、多元视角解读等方面表现优于对照班,能更准确阐释思辨性阅读内涵,阅读复杂文本时提出个人见解的比例显著提高,思辨能力培养成效明显。
2.阅读兴趣与参与度变化:实验班学生阅读兴趣提升,主动参与课堂思辨讨论、课后阅读实践的比例增加,对思辨性阅读教学组织形式接受度高,阅读面与阅读量逐步拓展。
3.核心素养发展体现:从语言表达看,实验班学生撰写文学评论、辩论稿时逻辑更清晰、论据更充分;审美鉴赏中,能深度挖掘文本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文化传承上,对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关联理解更深刻;思维发展维度,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显著增强,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培育。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立足新课程标准,构建并实践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体系,有效回应教学痛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但教学体系在资源持续更新、不同学情适配性等方面仍需完善。未来将深化研究,优化教学体系,拓展实践范围,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提供更具推广价值的模式,助力“双新”背景下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让思辨性阅读成为学生思维成长与素养提升的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
[2]范成忠.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范式构建分析[J].考,2022(21):104-106.
[3]楼特钦.项目化:高中语文情境命题设计的一种探索—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情境命题设计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19):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