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液透析治疗中预防感染的有效策略
段朗
英山县人民医院
摘要: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感染问题一直是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血液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在预防感染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探讨了血液透析治疗中预防感染的有效策略,分析了感染发生机制及其相关风险因素,并结合临床数据提出了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感染风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健康预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感染预防;;护理策略;临床数据
一、引言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项关键治疗手段。然而,治疗过程中,感染问题仍然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统计数据显示,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比例较高,特别是与血管通路相关的感染,以及其他透析相关的并发症,给患者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因此,如何有效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感染,成为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关键。提高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的感染防控水平,是优化患者治疗方案的重要措施。
二、血液透析中的感染类型及风险因素
2.1 血管通路相关感染
血管通路相关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之一。研究显示,血管通路感染占所有血液透析感染的40%以上,且这些感染通常是由病原菌通过血管通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的。感染常见于长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CVC)的患者,因其容易受到外界细菌污染。数据表明,CVC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为2%-10%。为预防此类感染,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血管通路的护理,包括清洁、消毒以及定期检查通路功能。每次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避免微生物通过通路进入体内,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2.2 透析液感染
透析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透析液通常由水、电解质和葡萄糖组成,这些成分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果透析液在存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受到污染,就可能引发感染。研究数据显示,透析液污染发生率在5%-8%之间,且当透析液污染时,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低血压等症状。透析液的污染不仅会引起局部感染,还可能导致系统性感染,如败血症。为了降低透析液感染的风险,医院应严格遵守透析液的储存、消毒和输送标准,定期监控透析液的质量,尤其是细菌含量和pH值的变化。此外,护理人员应确保每次透析过程中透析液输送管路的无菌性,并进行常规消毒和维护。
2.3 其他相关感染
除了血管通路和透析液感染,透析患者还容易发生皮肤感染、泌尿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根据2022年的一项研究,血液透析患者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约为12%。这是因为透析患者的免疫系统通常处于抑制状态,且长期卧床、营养不良等因素也会增加感染的机会。此外,透析患者由于免疫力减退,伤口愈合较慢,且长时间与医疗器械接触,极易引发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预防这些感染需要护理人员加强患者的日常护理,定期检查皮肤、尿道等部位,特别是进行透析前后的护理和清洁措施。透析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与感染发生的相关性较高,因此护理过程中应针对患者的免疫系统状况,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三、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预防感染策略
3.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无菌操作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感染预防的基础。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执行,确保每一次穿刺、导管插入、血管通路护理等操作都能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护理人员需要在每次操作前仔细清洁双手,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并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等防护设备。通过规范无菌操作,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
3.2 加强血管通路的护理管理
血管通路的护理管理是预防感染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长期透析患者中。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血管通路的状况,特别是通路部位是否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防感染蔓延。此外,护理人员要加强通路部位的清洁护理,定期更换敷料和进行消毒,以保持血管通路的无菌状态。通过加强血管通路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血管通路相关感染的风险。
3.3 监控透析液质量和储存条件
透析液的质量直接影响血液透析的感染风险。护理人员和医院应密切关注透析液的储存和运输条件,确保透析液无菌。在使用透析液前,护理人员要检查其质量,确保透析液没有被污染。透析液的储存温度应在推荐范围内,避免细菌在不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同时,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透析液输送系统,确保输送管道和相关设备没有漏水和污染现象,从而降低透析液感染的风险。
四、感染预防的护理干预与管理措施
4.1 提高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
提高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是感染预防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长期接受治疗和反复操作,感染风险较高,因此,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对于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潜在感染风险及预防措施,如正确的手卫生、血管通路的清洁与护理等。研究表明,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防控能力,从而减少感染发生率。除了基础的手卫生教育,患者还应学习如何监测血管通路的变化,及时发现并报告任何感染迹象,例如红肿、渗液或疼痛等。此外,护士可通过个别化教育,针对患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如如何清洁透析部位,如何保养血管通路等。通过定期举办患者教育课程、座谈会或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进而有效降低透析相关感染的风险。
4.2 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制定
血液透析患者具有个体差异,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免疫系统功能、慢性病史等都不同,因此,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对于感染预防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护理计划,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免疫功能较弱,伤口愈合较慢,护理人员应特别关注血管通路部位的消毒和护理,并加强皮肤护理,减少因皮肤破损或创伤导致的感染风险。而对于长期透析的患者,由于他们的免疫系统逐渐衰退,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免疫状况,提供个性化的感染预防措施,例如加强通路部位的消毒频次、定期检查免疫指标等。
4.3 加强多学科合作与沟通
感染预防工作不仅仅依赖于护理人员的努力,医护团队的多学科合作同样至关重要。医生、护士、营养师等专业人员应定期沟通与协作,共同为患者制定综合性的护理方案。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营养师则为患者提供适当的膳食建议,帮助其增强免疫力。通过医护团队的合作,能够全面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的发生风险。多学科合作能够提升感染防控工作的整体效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护理支持。
五、结论
血液透析护理中的感染预防工作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还直接影响到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血管通路护理、监控透析液质量、提高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以及加强多学科合作等多方面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护理管理水平的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问题有望得到更好的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光兰.左卡尼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24,19(23):125-128.
[2]王春,尹建华,赵红,等.新型床旁血液透析专用治疗车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24,10(21):3981-3983
[3]陶玲玲,程静.改良置换液配方在重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日间间歇性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24,25(05):85-88+111.
作者简介
姓名:段朗性别:女出生年月:1994.01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护师单位:英山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