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的预防性护理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价值研究
朱仁杰
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卫生院 214107
重症肺炎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肺不张等。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或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因此,需要重视重症肺炎患者护理研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护理安全性,改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 2024 年 2 月至2025 年2 月期间院内临床综合诊断为重症肺炎的 69例患者作为试验观察对象,试验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包括对照组(34 例)、观察组(35 例)。对照组中 13 例为女、21 例为男,年龄最小 64岁、最大 88 岁,均值( 75.15±0.25 )岁。观察组中 14 例为女、21 例为男,年龄最小 1 岁、最大 7 岁,均值( 5.3±0.09 )岁,病程最短 2d、最长 13d,均值( 7.42±0.43 )d。两组基础资料信息统计学结果表示无统计学含义( P>0.05. ),具有可比性。选择条件:临床综合诊断为重症肺炎。剔除条件: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情况。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手段开展护理工作:密切各项临床指标变化,及时将口腔与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清除干净,病情稳定后告知个人护理注意事项。
1.2.2 观察组
以对照组护理内容为基础,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的预防性护理工作:组织经验丰富护理人员创建护理团队,组织成员查阅重症肺炎相关护理文献,分析以往临床经验,准确把握护理影响因素,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并优化临床护理路径预防性护理方案。
① 入院初期:全面评估病情,重视手卫生与消毒,利用空气净化器净化室内空气,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予体位引流与振动排痰,预防呼吸道分泌物积聚导致肺不张。 ② 治疗过程中: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给予预防性排痰措施,包括雾化吸入护理、机器振动排痰护理、体位调整护理、口腔与呼吸道护理等,同时做好管路护理,保护肺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③ 营养支持期间:结合机体营养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密切监测机体电解质平衡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因电解质失衡导致的气胸等并发症。
1.3 判断标准
统计两组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生率越低则表示护理安全性更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 软件中进行比较分析,对于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检验,分别用 x2 和t进行,分别用百分占比( 9% )和(平均数 ≥ 标准差)表示,若(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组间数据比较,对比的对象之间结果 P<0.05 ,表现出显著差异,并发症率方面表示观察组安全性更高:总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 2.85% (1/35),对照组为 11.76% (4/34),结果 X2=5.862 , P=0.015 。
3.讨论
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受到肺泡腔内压力增高、机械通气时气道压力过高、剧烈咳嗽、呼吸道屏障功能受损、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与黏稠度增加等因素,均易引起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肺不张等并发症,降低预后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的预防性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手段,应用到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中,将循证医学证据作为基础,制定标准化护理模式,旨在通过规范化,预防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1]。结合文中研究结果,组间数据比较,对比的对象之间结果 P<0.05 ,表现出显著差异,并发症率方面表示观察组安全性更高。分析原因可能为,针对入院初期患者可能因为病情严重导致呼吸道分泌物聚集度易引发肺不张情况,通过感染控制与加强排痰措施,维护呼吸道通畅状态,有效预防肺不张。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存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以预防用药、预防性排痰、管路护理等措施,改善肺功能状态,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电解质失衡易导致气胸,营养支持阶段合理选择营养支持方式,并有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气胸[3]。
综上所述,于重症肺炎患者中施以临床护理路径的预防性护理方式,对提高护理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文利,李媛,郭延莉. 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预防性护理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3,35(22):172-174.
[2] 刘一鸣. 预防性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患者并发症预防效果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24,28(8):56-59.
[3] 张丽华,黄绍晶,张晓芹. 振动排痰法联合预防性护理对ICU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 蛇志,2024,36(3):3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