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引领力提升探究
赵彧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157000
引言: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大背景下,高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肩负着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使命。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如何提升自身思政引领力,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增强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的意义
思政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之一,当辅导员拥有较强的政治引领能力以后,对于大学生的成长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领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大学生可以将该价值观内化成为自己的价值观,并在生活中努力践行该价值观,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确
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承担着传达学校政策、下达文件、组织班级,服务的责任,但是多数高校对辅导员角色定位并不明确,降低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部分高校并未确切认识到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其他教师工作的差异性,对辅导员的具体职位的认知仍旧不足,虽然高校招聘辅导员有明确的要求,不管是学历,还是教育背景,但是却未能充分利用其技能,导致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服务学生,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如下达学校政策、文件、宿舍安全检查等工作,且高校辅导员没有直接管理部门,所有学校部门都可以给高校辅导员指派工作。对于教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过于繁杂,缺乏专业性,其工作成果难以受到肯定,从而导致辅导员职业认同度大大降低,阻碍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
(二)工作繁杂
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围绕班级大小事务,工作内容十分繁杂,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十分不易,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持,导致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无从下手,也就谈不上发挥高校辅导员的思政引领力。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关键力量,在日常思想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生源更为多元化,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都汇聚一堂,因此高校辅导员工作任务愈发重,学生和辅导员的配比失衡,让辅导员疲于应付,无法将工作重点转移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熟化、系统化发展。同时,由于繁杂的日常管理事务,高校辅导员没有时间参与学校培训,不仅影响了自身技能的提升,也限制了政治素养的提升,最终导致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与高校要求越来越大。
(三)职业能力不足
高校辅导员自身职业素养缺失,与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育人理念不符。新的教育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要保证工作质量,不仅要将精力放在班级事务上,更应该深入学生实际生活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发挥自身的思政引领力,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敏锐信息获取能力,才能将思政工作融入日常事务中,发挥自身的思政引领力,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然而,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忽视了辅导员的专业背景要求,大部分辅导员并不是思政教育相关专业,所以很难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现代网络背景下,要求高校辅导员有较强的交谈能力、网络技能,但部分辅导员这方面技能不足,素养缺失,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效果,思政教育活动的设计往往力不从心,缺乏力度,很难引起学生的踊跃参与。
三、高校辅导员提升政治引领力的路径探究
(一)增强角色认同,补齐辅导员政治引领能力短板
为了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政治引领能力,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强辅导员对“政治引领者”的角色认同。在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应以政治要求为导向,挖掘从政治维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辅导员培训机会,将政治引领能力作为辅导员核心能力之一来重点培养,以提升其政治判断力、政治辨别力和政治坚守力。
二是增强自身专业能力。首先,辅导员应该在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上下功夫,通过阅读原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基本理论方针和政策,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善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在学生中宣传教育,提高自身教育引导能力,更好地引导广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其次,辅导员应该主动涉猎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及与辅导员专业素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强化自身思政知识体系,当学生无法判断大是大非、善恶荣辱时,直击学生的思想误区,为其释疑解惑,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最后,辅导员应该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了解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政治诉求,指引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来正确看待、分析和应对这些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对辅导员的专业认可度。
(二)围绕新时代学生特点,构建政治引领协同育人体系
一是要发挥党团组织坚强堡垒作用,以组织为抓手,围绕时代主题开展时政热点、党的理论知识等主题党团日、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党员团员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升大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二是形成政治引领协同育人效应,积极邀请学术专家、专任教师、思政课教师、班导师、学生骨干等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让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得到发挥。结合学生素质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三是不断提升辅导员政治引领话语的亲和力,当下大学生自主性高、自我意识强,在政治引领的过程中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状态和时代特点有机结合,使学生从政治引领中获得学习和生活指导,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愿遵循,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
(三)创新引领方式,增强网络政治引领话语权
随着教育环境和教育主体的不断变化,提高思想政治引领的实效性需要与时代特色和学生特点紧密相关。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借助新媒体渠道可以获取各类知识,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网络育人的重要性,以加强网络政治引领的话语权。采用“微信公众号 + 微信朋友圈”的联合模式,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政治心理动态,发现学生实际需求,用学生喜闻乐道的网络话语进行政治引领,增强政治引领的有效度和接受度。
具体来说,要用心搭建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设计思政小课堂、新闻速递、线上精读等栏目,将思政课堂、各种学习教育活动搬到微信平台上,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获取思政教育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号设立小吐槽发声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发表想法、反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可以根据问题及时作出解释和处理,主动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网络话语权。
结语:
总之,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政引领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辅导员增强角色认同,学校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创新引领方式等多方共同努力。只有不断提升辅导员思政引领力,才能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欢.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政引领力的价值意蕴、基本维度与实现路径[J].高校辅导员,2025,(02):9-14.
[2]张雯怡,王鑫,沈漫.增强高校辅导员思政引领力的三重向度[J].思想理论教育,2025,(02):99-105.
[3]卫爱明.高校辅导员提升网络思政引领力的路径研究[J].科学咨询,2024,(21):196-199.
[4]陈帆,梁文杰.高校辅导员提升政治引领力的工作路径探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3,(04):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