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散养牛羊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基层综合防控措施探讨
次仁卓玛
那曲市双湖县措折羌玛乡人民政府 852000
引言
包虫病是由急球绦虫的幼体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范围相对较广,集中于西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农村散养牛羊感染包虫病的概率相对较高,同时也是近些年包虫病泛滥的主要中间宿主,其感染状况不仅会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稳定发展,农民的稳定生活和经济效益,同时还会对公共卫生构成极大威胁,直接影响中国的稳定发展。因此现阶段研究农村散养牛羊包虫病流行情况和防护措施,极具有必要性。
一、农村散养牛羊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
1.流行特征
针对流行特征进行研究和探索,能够更加精准的寻找防控措施和方法,促进我国牛羊虫病的全面缓解和减弱,牛羊包虫病具有明显的流行特征,集中于西部地区,如四川、西藏、青海等地,这些地方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农村散养牛养措施方法不够优化和完善,导致包虫病快速传播。
2.宿主分布
细粒棘球绦虫主要在家畜中循环,宿主不仅包含有牛羊等有蹄类家禽,同时还会传染家养犬等动物。而农村散养环境中,牛羊犬等终末宿主的接触频繁度相对较高,极易出现较为稳定的快速传播循环。
近些年以来,我国在大力加强对农村散养牛羊的高度关注,包虫病感染受到了一定遏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农村散养牛羊的包虫病感染概率依旧较高,2022 年家畜感染阳性率为 0.88% ,尤其是在高发地区感染概率会更进一步提升。
二、基层综合防控措施研究
寻找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有效为农村牛羊养殖工作的稳步推进奠定坚实基础,为此急需结合不同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多元化措施方法理念的全面引进。
1.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工作
通过对农村散养牛羊养殖户的的走访调查沟通,发现他们的养殖意识并未全面现代化,而且对包虫病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认知不够清晰和深入,这极大影响其养殖模式方法的改进,会导致为包虫病传播带来契机。为此现阶段首先需加强宣传教育,要提高养殖户的综合素质素养和意识,可通过讲座、广播、微信等多种渠道向养殖户清晰形象的普及有关包虫病的相关知识,让其了解包虫病一旦大面积传播对自己经济效益产生怎样影响,对自身生命安全造成怎样危害,使其认识到包虫病遏制的重要性,才能为其改进养殖策略方法奠定良好思想基础,增强养殖人员防控意识。其次全面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公共卫生的良好保持能减少人感染包虫病的风险,降低人畜共患,为此需要通过视频播放、宣传手册下发等多种途径,让农村居民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惯,如喝生水、吃生菜、饭前不洗手等等,使养成良好的正确的行为习惯,为后续遏制包虫病稳定传播链构建奠定基础。
2.强化传染源管理
首先,全面加强传染源管理,通过对包虫病传播路径的研究和探索,发现犬只是包虫病的终末宿主,加强对犬只管理,能够有效遏制包虫病的传播,实现包虫病的全面防控。为此应针对给家中饲养的犬做好驱虫工作,并做好驱虫后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避免包虫隐藏于粪便池中,并借助空气等途径传播。在农村地区常见流浪犬,流浪犬也是包虫病的主要宿主之一,所以需要由农村地区管理人员对流浪犬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其次要加强牛羊的检疫工作,针对养殖过程中因病致死的牛羊要引进无害化处理措施,避免尸体造成包虫病的传播,在包虫病高发地区应加强对养殖人员的深度培训,使养殖人员明确了解何时对羊牛进行疫苗接种,以保证其免疫力提升,为后续抵抗包虫病奠定坚实基础。
3.全面改善优化饲养管理
想切实降低包虫病的传播,提高整体养殖效能和质量。那么应针对于饲养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和革新,要全面提升牛羊的免疫力,自身抵抗力。首先要优化圈养与饲料管理,改变以往散养模式,推行圈养模式,以避免牛羊过多接触流浪犬、野生动物,降低其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机会,降低包虫病的传播几率。同时要针对牛羊的饲料、饮用水进行全方面核查分析,以保障饲料和饮水的质量安全,避免受到病原体污染。其次优化犬舍卫生管理,定期做好犬舍清理工作,尤其是要清扫圈舍粪便,优化消毒措施,减少寄生虫卵的存活时间概率。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结合养殖动物的种类进行数量合理安排,避免动物之间过于密切接触,造成环境污染、通风不畅。
4.加强监测与预警
首先要建立健全监测体系,要结合农村地区包虫病实际状况,构建完善的、完整的、合理的包虫病监测体系,要从人群监测、动物宿主监测等多角度出发,构建严密的监测网络,及时了解包虫病在该地区的流行趋势,做好前期预防检疫工作,定期开展风险评估,针对于流行趋势监测结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和方法,及时处理疫情,避免疫情的快速传播,造成公共卫生安全事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散养牛羊包虫病的流行情况较为复杂,极易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为此后今后需结合农村散养牛羊的养殖情况,引进更加多元的宣传教育措施,加强传染源的优质化管理,改善饲养环境以及饲养方式,降低包虫病的发生率,保障我国畜牧业的稳定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控制包虫病的流行。
参考文献
[1]李亚超,张富寿,卢玉海. 牛羊包虫病防治技术分析 [J]. 甘肃畜牧兽医, 2025, 55 (04): 33-37. DOI:10.15979/j.cnki.cn62-1064/s.2025.04.005.
[2]魏万娟. 牛羊包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J]. 畜牧业环境, 2025, (04): 89-90. DOI:CNKI:SUN:XMYH.0.2025-0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