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的控制策略与性能分析

作者

聂鹏毅

安闻汽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 301700

引言

近年来,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交通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车辆行驶中面临恶劣天气、复杂路况及驾驶员操作失误等不确定因素,易出现侧滑、甩尾甚至翻车等危险,严重威胁驾乘人员安全。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C)应运而生,它通过精确调控车辆制动系统和发动机动力输出,有效改善行驶稳定性与操控性,是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核心。ESC 技术在全球广泛应用,许多国家和地区强制新车配备以提升交通安全。但目前 ESC 控制策略有局限,不同策略在不同工况下性能差异大。因此,设计更高效、可靠的控制策略,进一步提升 ESC 系统性能,成为当下汽车行业研究热点。

1、汽车电子稳定程序概述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C),是一种旨在提升车辆行驶稳定性与安全性的主动安全系统。其工作原理基于一系列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如车轮转速、方向盘转角、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等。一旦检测到车辆出现不稳定趋势,如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ESC 会迅速介入,自动对特定车轮施加制动,并适时调整发动机输出扭矩,以纠正车辆行驶轨迹,使其恢复稳定。

ESC 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汽车安全技术的不断进步。从最初的概念提出,到逐步完善并广泛应用于各类汽车,ESC 已成为现代车辆安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车辆安全系统里,ESC 占据着核心地位,它与其他安全配置如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协同工作,形成一个全面的安全防护网络。通过主动干预车辆的行驶状态,ESC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尤其是在湿滑、结冰等恶劣路面条件下,显著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为驾乘人员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2、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的控制策略

2.1 基于逻辑门限值的控制策略

基于逻辑门限值的控制策略以预设的参数门限值为依据来实施控制。其原理是将车辆运行时的关键参数,如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等,与预先设定的门限值比较,若超出范围就触发相应控制动作。实现方式相对简单直接,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并由控制器判断执行。优点是逻辑清晰、易于实现且可靠性高;缺点是控制精度有限,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行驶工况,对参数变化的适应性较差。

2.2 模糊控制策略

模糊控制策略建立在模糊控制理论基础之上。该理论运用模糊集合和模糊规则处理不确定信息。在 ESC 中设计模糊控制器,需确定输入输出变量、模糊化处理、制定模糊规则并进行模糊推理和反模糊化。其优势在于无需精确数学模型,能处理复杂非线性问题,适应性强;局限性是控制规则依赖经验,控制精度相对不高,且规则设计和调整有一定难度。

2.3 PID 控制策略

PID 控制策略依据比例(P)、积分(I)、微分(D)三个环节对系统进行控制。其原理是根据系统误差的比例、积分和微分计算控制量。PID参数的整定方法有试凑法、Ziegler - Nichols 法等。在 ESC 中应用时,能有效改善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使车辆响应更快速稳定。但它对系统参数变化较为敏感,参数整定需要丰富经验,若参数不合适可能导致控制效果不佳。

2.4 其他先进控制策略

滑模控制是一种具有较强鲁棒性的控制方法,它通过设计滑模面,使系统状态轨迹在滑模面上滑动,能有效克服外界干扰和系统不确定性。模型预测控制则基于系统模型预测未来输出,滚动优化并求解最优控制序列。这些先进控制策略在理论上有更好的控制性能,但实现复杂度高,对计算能力要求也较高,目前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一些技术挑战。

3、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的性能分析指标

3.1 车辆动力学性能指标

车辆动力学性能指标是衡量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C)性能的基础。横摆角速度反映车辆绕垂直轴的转动情况,合理的横摆角速度能确保车辆按驾驶员意图转向,避免过度转向或转向不足。侧向加速度体现车辆在侧向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过大的侧向加速度易使车辆侧滑。质心侧偏角则表示车辆质心运动方向与车身纵轴方向的夹角,较小的质心侧偏角意味着车辆行驶更稳定。

3.2 控制效果评估指标

控制效果评估指标用于评判 ESC 控制策略的优劣。响应时间指从检测到车辆不稳定状态到 ESC 开始执行控制动作的时长,越短的响应时间能更快地纠正车辆姿态。控制精度体现 ESC 控制实际指标与期望指标的接近程度,高精度控制可使车辆稳定在理想状态。稳定性裕度衡量车辆在受到外界干扰时保持稳定的能力,裕度越大,车辆越能抵御干扰,保障行驶安全。

4、不同工况下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的性能分析

4.1 干燥路面紧急转向工况

在干燥路面紧急转向工况下,对车辆动力学响应进行分析,能发现车辆的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等参数会快速变化。基于逻辑门限值、模糊控制、PID 控制等不同控制策略,其性能表现差异明显。逻辑门限值策略响应迅速但精度有限;模糊控制策略适应性强,能处理复杂情况;PID 控制可改善动态和稳态性能。通过对比可知,在该工况下需综合考虑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来选择合适策略。

4.2 湿滑路面行驶工况

湿滑路面的低附着系数等特性,会使车辆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大幅降低,对 ESC 性能影响显著。车辆更易出现侧滑、甩尾等不稳定状况。不同控制策略的适应性也不同,逻辑门限值策略在这种复杂工况下控制效果欠佳;模糊控制策略因不依赖精确模型,能较好应对不确定性;PID 控制需精准整定参数才能保证效果。

4.3 弯道行驶工况

弯道行驶时,弯道半径和车速是影响 ESC 性能的关键因素。小半径弯道、高车速会使车辆离心力增大,增加侧翻风险。为提高弯道行驶稳定性,可优化控制策略,如采用多策略融合,结合车辆实时状态调整控制参数。还可考虑驾驶员意图,提前预判并采取措施,使车辆在弯道行驶时能更稳定、安全地通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C)对于提升车辆行驶稳定性与安全性意义重大。本研究深入探究了常见控制策略,如逻辑门限、模糊控制、PID 控制等的原理、特点与应用效果,并分析了车辆动力学性能指标和控制效果评估指标。不同控制策略各有优劣,在不同工况下表现不同。后续研究可进一步融合多种控制策略优势,结合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技术,提升 ESC 系统的自适应能力与控制精度。通过更多实车测试与验证,推动 ESC 技术不断发展,为汽车行业的安全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西侠,刘健,朱亚.基于模糊PID 控制的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22,44(12):134-137.

[2]赵景波,赵治国.基于分层控制策略的汽车电子稳定程序设计与试验验证[J].汽车工程,2021,43(7):953-960.

[3]刘成晔,王若平.考虑驾驶员特性的汽车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策略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2):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