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题来驱动高效课堂
林朝金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大成中学 524300
伴随时代飞速的发展进程,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传统模式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已经较难满足学生在学习需求方面呈现出的多元化态势。在这样一个满是挑战又蕴含机遇的时代当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问题驱动教学法正是顺应着时代的潮流而产生的,以问题作为导向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数学知识展开探索,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本文将会针对该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的研究,探寻借助它来打造高效课堂的具体方式,为处于新时代的高中数学教育增添新的活力。
一、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高中时期,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形象思维朝着抽象思维转变的紧要阶段。他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直接的知识展现形式,期望借助自主思索与探究,去领会更为深刻的内容。问题驱动教学法恰与这一认知发展要求相匹配。借由提出具有启发作用的问题,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渴望,推动他们主动投身到对数学知识的钻研当中。比如在学习函数这一抽象概念的时候,以生活里常见的气温升降、行程方面的问题等实际事例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剖析变量之间的关联,从具体的情境里提炼出函数的概念。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问题引导形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契合,有助于他们逐步培养起抽象思维,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成效[1]。
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重视素养培养的教育大环境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多个层面,而问题驱动教学法是培育这些素养的有效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学生需要从具体的数学情境里提炼出关键要素,这对数学抽象能力起到了锻炼作用。例如在立体几何问题中,学生要把实际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来加以分析。逻辑推理能力也能够获得提升,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学生要依据定理、公理展开严谨的推导。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进而培育数学建模素养。像利用函数模型去解决经济利润问题。数据分析素养则在处理统计相关问题时得到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由此可见,问题驱动教学法全面贯穿于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助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上,由教师主导的讲授式教学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得课堂效率不高。问题驱动教学法改变了这一状况,以问题作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当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不再是被动倾听,而是主动思考、探寻解决办法。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启发,拓展了思路。教师还能依据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表现,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施有针对性地指导。这种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程度,还能让课堂教学更具目标性,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2]。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策略
(一)精心设计问题
依据教学目标来规划问题至关重要,就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的“指数函数”来说,其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领会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以及性质。可规划这样的问题:“当某种细胞进行分裂时,从 1 个分裂变成 2 个,2 个又分裂成 4个……像这样的1 个细胞分裂 x 次之后,所得到的细胞数量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此问题紧密贴合指数函数概念的导入环节,能够指引学生从实际情形里提炼出指数函数模型。同时,要关注问题的层次感,从相对简单的概念理解类问题,例如“指数函数的解析式具备哪些特点?”到较为复杂的性质应用类问题,比如“怎样运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来比较两个指数幂的大小?”结合生活实际来规划问题,诸如“银行的复利计算和指数函数存在何种联系?”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3]。
(二)合理呈现问题
在导入阶段抛出问题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的教学过程中,刚开始上课就呈现问题:“小明最近正在练习跑步,第一天跑了200 米,往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跑50 米,那么到第10 天的时候他跑了多少米?”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在课堂讲授期间适时进行提问,比如在讲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时询问:“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和它前面一项的差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怎样用数学式子来表述这个规律?”借助多媒体来展现问题同样十分有效,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时,借助多媒体展示不同角度的实物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进而提出“怎样画出这个物体的三视图?”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三)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自行思索,在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 2 - 1“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中,给出椭圆的定义之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时间,培养其独立探索的能力。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例如在“直线、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划分成小组,探讨“已知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如何判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一共有几种方法?”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想法,共同进行总结。教师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指导与反馈,当学生在推导椭圆标准方程时出现错误,教师及时予以指出并引导正确的思路;在小组讨论完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后,教师进行全面的点评,肯定其中的优点,纠正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加深理解[4]。
结语:于时代快速发展所掀起的浪潮之中,高中数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责任。问题驱动教学法为高中数学教学引入了新的思路,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对问题进行巧妙的设计与运用,有效地推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了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推动了高效课堂的构建。虽说在其应用的过程里依旧面临着一些挑战,然而只要我们始终保持不断探索的精神,积极地做出改进,充分地结合时代发展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各类资源,那么问题驱动教学法必然会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发挥出更为巨大的作用,助力学生能够更好地去适应未来社会在发展方面所提出的种种需求。
参考文献:
[1]姜中平.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理科爱好者,2025,(03):16-18.
[2]何江平.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理科爱好者,2025,(02):43-45.
[3]昝雅倩.浅析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5,(10):59-62.
[4]陈威芬.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09):54-57.
此文为广东省遂溪县中小学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高考评作体系下的高中数学问题驱动型概念救学策略研究》课题成果,批准号GDSSXX20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