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

李艳双

吉林省榆树市秀水镇治江学校 吉林榆树 130400

一、绪论(引言)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提升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教育方针强调要“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这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服务家乡意识更具有特殊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劳动教育进行了广泛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教育的价值、模式、内容和评价等方面。例如,有研究表明,劳动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然而,当前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与农村实际结合不够紧密、评价机制较为单一等。

本研究立足于的实际情况,旨在探讨劳动教育在促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提出可操作的策略方法,以期为提升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提供实践参考。

二、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

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德育方面来看,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勤劳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从智育方面来看,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从体育方面来看,劳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从美育方面来看,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从劳动教育自身来看,它直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责任担当,树立正确价值观。这些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他们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

三、 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技能培养与精神塑造——以秀水镇治江学校为例

1.劳动技能培养

在秀水镇治江学校,我们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产条件,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例如,我们开设了“田园耕作”劳动实践课程,学生通过参与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和收获,学习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我们还开设了“传统手工艺”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剪纸、编织等传统手工艺,传承地方文化,提升动手能力。

以“田园耕作”课程为例,学生们的种植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不仅学会了识别本地常见的农作物,还掌握了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等基本农艺技术。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们种植的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量喜人,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劳动热情和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粮食的来之不易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2.劳动精神塑造

我们注重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将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等精神融入劳动实践的各个环节。我们鼓励学生不怕脏、不怕累,认真完成每一项劳动任务。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和劳动成果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和集体荣誉感。

在一次“美化校园”的劳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校园绿化、环境清洁等工作。虽然天气炎热,蚊虫叮咬,但同学们没有退缩,而是互相帮助,密切配合,最终将校园装点得焕然一新。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的劳动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也更加热

爱自己的校园。

四、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

1.语文:

我们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途径。例如,在学习描写农村风光的课文时,我们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观察,并引导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己所见所感。我们还鼓励学生阅读有关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的书籍,撰写读后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我们引导学生思考于勒好吃懒做、最终沦为乞丐的原因,从而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我们还组织学生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交流劳动心得,分享劳动故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

2.数学:

我们将数学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面积计算时,我们组织学生测量学校菜园的面积,并计算种植不同蔬菜所需的种子和肥料用量。我们还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劳动工具,并计算其成本和效益。

在进行菜园面积测量时,学生们运用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面积计算公式,分工合作,认真测量,最终准确计算出了菜园的面积。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还体会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其他学科:

在科学课上,我们引导学生学习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和规律,并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在历史课上,我们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劳动人民的奋斗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美术课上,我们组织学生创作以劳动为主题的绘画、剪纸等作品,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五、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以为例,探讨了劳动教育在促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教育,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劳动技能,还可以培养劳动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劳动教育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劳动实践场

3.完善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4.推动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5.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开发具有乡土气息的劳动教育课程。

未来,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应更加注重时代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全景”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 宋虎军;王鹏飞.教育家,2021(06)

[2] 加强劳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 马于强.江西教育,2021(01)

[3] 简析劳动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价值[J]. 杨玲.天津教育,2020(35)

[4] 劳动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阐释. 李逸.甘肃教育研究,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