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气工程中的安全控制措施研究

作者

赵利文

身份证号;640111199209011814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气工程在工业、民用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电气工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电气事故不仅会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研究电气工程中的安全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电气工程安全控制的重要性

电气事故危害极大,往往会造成人员触电、烧伤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而采取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能够显著降低电气事故的发生概率,切实保障操作人员和周围人员的生命安全。安全可靠的电气系统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良好的安全控制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进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同时,电气事故不仅会导致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断,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强安全控制,预防电气事故的发生,便能避免因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此外,电气工程涉及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其安全运行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一旦发生重大电气事故,很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甚至引发社会恐慌,所以做好电气工程安全控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2.电气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电气工程的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电气设备故障是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电气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受老化、磨损、过载等因素影响,极易出现故障。像变压器绕组短路、电动机绝缘损坏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故障不仅可能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甚至还会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第二,电气线路问题也较为突出。电气线路作为电力传输的重要通道,若线路敷设不合理、接头不牢固或者绝缘老化,就会引发漏电、短路等问题。而且,线路过载也是常见的安全隐患,长期过载会使导线发热,加速绝缘老化,进而增加火灾发生的风险。第三,人员操作不当也是导致电气事故的重要原因。部分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电气安全知识和技能,在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检修和维护时违反操作规程,例如在带电作业时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误操作开关等,这些不当操作都可能引发严重的电气事故。第四,环境因素对电气工程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潮湿、高温、腐蚀等恶劣环境会加速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老化,降低其绝缘性能,从而增加漏电和短路的可能性。此外,雷电等自然灾害也可能对电气系统造成破坏。

3.电气工程中的安全控制措施

3.1 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

在电气工程安全控制体系中,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首要环节。该管理过程贯穿设备全生命周期,需要实施系统化的管控措施:在设备选型与采购阶段,必须严格筛选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产品,重点考察设备的质量可靠性、安全防护性能以及生产厂家的资质认证情况,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设备到货后,安装与调试工作必须由具备专业资质的技术人员严格依照安装说明书和相关技术规范执行,在完成机械安装后还需进行全面的电气测试和运行调试,确保各项参数达标、保护功能正常;投入运行后则要建立科学的维护检修机制,通过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定期开展设备检查、清洁保养、润滑处理以及连接部件紧固等工作,同时建立完善的故障诊断系统,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特别是对绝缘老化、性能劣化的设备要建立预警机制并及时更换,从而形成从采购到报废的闭环安全管理体系。

3.2 电气线路的安全设计与管理

电气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生命线",其安全设计与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个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实现线路系统的本质安全,必须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护体系。首先,在规划设计阶段,必须根据设备功率、负荷特性等参数科学选择导线规格和型号,严格遵循安全规范进行线路敷设,确保合理的布线间距和走向,避免交叉重叠造成的机械损伤和散热不良。其次,投入运行后,要建立完善的线路监测机制,通过定期开展绝缘电阻测试、红外测温等检测手段,实时掌握线路的绝缘状态和温度变化,对发现的绝缘老化、导体氧化等问题及时处理,对运行年限较长的线路要建立寿命评估机制并及时更换。针对线路过载这一重大安全隐患,需要从源头做好负荷分配与容量规划,同时在关键节点配置智能过载保护装置,当监测到电流超过安全阈值时能快速切断故障电路,形成"预防+保护"的双重防线。

3.3 人员安全培训与管理

在电气工程安全控制体系中,人员安全培训与管理是防范人为事故的关键环节。在实践中,要构建完善的人员安全管理体系,这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协同推进:第一,要系统性地开展安全知识培训,使操作人员全面掌握电气安全法规标准、设备操作规程以及个人防护知识,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强化安全意识,培养"安全第一"的职业素养。第二,要建立常态化的技能培训与考核机制,针对不同岗位制定差异化的培训方案,重点提升操作人员的设备操作熟练度和应急处理能力,实施严格的持证上岗制度,对考核不合格人员坚决执行再培训措施。第三,要配套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制定岗位安全责任制、标准化作业流程和奖惩机制,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与操作权限,同时加强现场监督巡查,对违规操作行为实行"零容忍"管理。

3.4 环境安全控制

电气工程的环境安全控制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需要从运行环境优化和防雷接地保护两个关键维度协同推进。在运行环境管理方面,必须为电气设备和线路创造适宜的工况条件,重点保持设备运行环境的干燥度、清洁度和通风性。针对特殊环境场所,如地下配电室、沿海变电站等存在潮湿、高温或腐蚀性气体的区域,必须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安装除湿机保持空气干燥,设置隔热层降低环境温度,采用防腐涂料或防腐外壳保护设备等。在防雷保护方面,要建立多级防护体系,通过合理布置避雷针、避雷带等接闪装置,配合浪涌保护器等过电压防护设备,构建全方位的防雷保护网络。同时必须严格执行接地系统规范,确保所有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都符合标准要求,接地电阻值要定期检测并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有效疏导故障电流和雷击电流,为人员和设备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的安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电气设备、电气线路、人员操作和环境等多个方面。通过采取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如加强设备管理、优化线路设计、提高人员素质和改善运行环境等,可以降低电气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电气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加强安全技术研究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电气工程的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虞良伟.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建筑安全,2019,34(07):62-64.

[2]杨贵平.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管控探究[J].四川水泥,2017,No.246(02):253.

[3]徐 红 . 浅 谈 建 筑 电 气 工 程 的 安 全 管 理 及 控 制 措 施 [J]. 建 筑 与 预算,2016,No.241(05):48-50.

[4]单乃军.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安全问题及处理措施浅述[J]. 绿色环保建材,2019,No.154(1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