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柿子全产业链发展的微观策略研究
徐文哲 韩珂欣 徐俊豪 荆霄 赵欣
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54
一、引言
富平县作为“中国柿乡”,其柿子产业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截至 2024 年,全县柿子种植面积达36 万亩,年产鲜柿28 万吨,加工柿饼7 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 65 亿元。2021–2024 年间,富平柿饼入选“2022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市/县单品品牌”,2023 年获“气候好产品”称号[1]。其区域公用品牌声誉位列全国前25 强,在果业领域中位列前44 名[2]。
富平柿子全产业链的发展与休闲观光农业密切相关。从供给端看,休闲观光农业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产业链价值和抗风险能力;从需求端看,契合消费升级背景下公众对农业体验、教育及文化属性的日益增长的需求[3]。
当前富平柿子产业链涵盖生产加工、文旅观光与休闲消费等多类企业,面临品牌建设与创新发展等挑战,亟需科学理论与实践指导。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宏观产业链构建与区域经济政策、给予了方向性建议[4],缺乏微观层面针对企业的发展策略探讨。本研究基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四阶段模型,对富平柿子全产业链中的微观企业进行阶段定位,并提出相应经营策略建议。
二、四阶段模型构建
基于上述富平柿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趋势,本研究引入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四阶段模型,作为系统分析其全产业链演进路 长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生产功能主导的传统种植阶段、农业资源驱动的参 消费业态升级的休闲一体化阶段以及聚集优质旅游资源的融合创新阶段。
图1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四阶段模型

2.1 生产功能主导的传统种植阶段
本阶段以规模化种植与原料供应链建设为核心,集中于农业生产及初级加工等环节,呈现出生产技术传统化、产品附加值低与产业链结构单一等特征,休闲观光功能尚未形成。核心要素包括当地的自然资源、传统生产技艺及基础农业条件。
该阶段经营主体普遍面临三类问题:一品牌建设滞后,市场辨识度和溢价能力薄弱;二产业链短,缺少深加工能力,附加值提升受限;三抗风险能力较差,分散个体经营模式加大产业波动性。
应对这些问题,可系统采取以下策略:一是重点打造品牌,借助地理标志和企业品牌提升产品识别度;二是延长产业链,适当发展深加工,突破价值增长瓶颈;三是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加强市场监测和应急管理。
2.2 农业资源驱动的参观旅游阶段
本阶段依托农业景观、生产场景及地域文化,形成“农业+旅游”的初级融合模式。但仍高度依赖本地农产品品牌,独立旅游品牌与运营能力尚不成熟。其核心要素包括特色农业资源、旅游服务设施、初步运营体系及政策与品牌支持。
经营主体普遍面临以下发展瓶颈:产品同质化突出,缺乏独特主题和新意;体验活动较简单,游客参与度低、停留时间短;运营管理专业化不足,服务人才与管理机制缺失。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管齐下:第一,打造主题化的景观,避免千篇一律,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吸引力;第二,设计较为轻松的体验项目,提升游客沉浸感;第三,完善运营管理、引进专业人才,提升服务质量和组织效率。2.3 消费业态升级的休闲一体化阶段
该阶段主要特征是从“农业+旅游”的初级融合转向多业态深度融合合,通过整合观光、休闲、体验、教育、餐饮及住宿等多元功能构建全时全季的综合性目的地。核心要素包括产业链整合能力、品牌与文化IP运营、消费场景创新三大支撑体系。
该阶段的发展普遍面临三类核心挑战:其一,不同业态间联动不足,吸引市场范围有限,难以形成消费闭环;
其二,体验同质化严重,缺乏独特文化内涵与差异化吸引力;其三,运营能力薄弱,制约用户体验与品牌提升。应对这些挑战,关键是要进行系统化的创新:首先要推动不同业态深度融合,设计更多消费场景,形成完整消费链条;同时要加强文化内涵的融入,打造独特竞争力;最后还要建立清晰的品牌体系和跨领域合作机制,全面提升运营水平。
2.4 聚集优质旅游资源的融合创新阶段
该阶段强调通过区域协同和资源整合,打造优势互补、品牌统一、运营协调的乡村旅游体系,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活起来。其核心要素包括有效的区域治理机制、高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创新业态集群以及数字化支撑体系。在这一阶段,发展主体主要面临三大挑战:跨区域多主体协同难度大,易导致资源浪费;重资金投入与长期运营对资金链压力显著;同时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相应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应对:一是通过创新区域协同治理与利益联结机制,破解多主体协作难题;二是强化政策与金融支持创新,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金配置;三是加强复合型人才引进与培育,提升全产业链运营能力与创新水平。
2.5 各发展问题与策略图表对比
基于前述对休闲观光农业四阶段模型中每阶段剖析,为更系统、直观地呈现其演进与问题策略对应关系,对阶段企业面临的常见问题及相应发展策略进行归纳总结。

表 1 各阶段发展问题与策略
三、富平县相关柿饼加工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本部分选取富平柿子产业链中的四家典型企业(分别以 A、B、C、D 代称)作为研究样本,应用四阶段模型,诊断样本企业所处阶段,查找企业面临的发展瓶颈,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
3.1 传统种植阶段典型企业
3.1.1 发展阶段诊断
企业 A 成立于2015 年,总投资超2.5 亿元,占地65 亩,配套800 亩柿园,初步形成标准化加工规模,除传统柿饼外开发冰柿产品,主要供货给水果销售服务商。观光业务仅开发参观与简易采摘,未形成完整旅游项目。具有“以生产与原料供应为核心,聚焦种植与初级加工,休闲观光功能未充分开发”的特征,判断其处于生产功能主导的传统种植阶段,正初步向第二阶段。
3.1.2 当前主要问题
品牌意识薄弱,仅依赖富平柿饼区域公用品牌,未打造自有品牌,市场辨识度低[5];抗风险能力差,产品结构单一且依赖B端客户,夏季鲜柿供应减少时营收易下滑。
3.1.3 针对性发展对策
针对品牌薄弱,打造品牌IP形象,设计突出冻干工艺的包装,在B端供货包装标注品牌,联合销售商在商超设“富平冰柿专区”;线上开抖音账号发布加工、品控视频,建立C端认知。针对抗风险差,与多个种植合作社签协议,统一供种苗、施肥方案,保底价收鲜柿;拓展社区团购B端渠道,加大冰柿供应,平衡夏季供应缺口。
3.2 参观旅游阶段典型企业B
3.2.1 发展阶段诊断
企业 B 总占地约 300 亩,含 120 亩柿子种植核心观光资源,涵盖粮食种植、特色果蔬培育、农产品初级加工及农耕体验,年均接待约 4000 人次,配套基础观光设施,但无系统旅游产品与服务标准,观光为生产附属。具有“转向农业景观吸引,初步农旅融合,无成熟旅游品牌”的特征,判断其处于农业资源驱动的参观旅游阶段初步探索期。
3.2.2 当前主要问题
项目同质化严重,观光产品以参观、采摘为主,与区域同类项目重合度高;游客体验浅表,无深度参与环节,停留时间短、复游率低;运营管理能力弱,无专业旅游团队与服务标准,设施未达旅游要求。
3.2.3 针对性发展对策
针对同质化,打造“柿子工坊”主题场景,柿园分“种植观赏区”“传统加工区”“文创展示区”,复原竹匾晾晒场景;设计“柿子研学手册”标注品种特性。针对体验浅,开发分层项目,基础层设采摘、柿蒂手工,进阶层开“家庭柿饼制作”课;每月办“柿子美食节”,推特色餐食,延长停留至 3-4 小时。针对运营能力弱,招旅游专业毕业生组建团队,开展“礼仪 + 柿文化”培训,定服务流程;修建游客中心,完善设施。
3.3 休闲一体化阶段典型企业
3.3.1 发展阶段诊断
企业C于2020 年11 月一期投产,总投资约2.37 亿元,建筑面积63100 ㎡,配套 190.4 亩示范种植区,凭三项国家专利实现100%原汁柿酒酿造,打造“种植+酿造+文旅+住宿”一体化场所,年均接待约1.2 万人次,可承接研学、宴请与度假。具有“多业态深度融合,构建综合休闲目的地”的特征,判断其处于消费业态升级的休闲一体化阶段,正向第四阶段过渡。
3.3.2 当前主要问题
业态协同不足,市场辐射窄,未承接1 小时车程圈核心客群,“种植、酿造、文旅、住宿”衔接断层,无“体验 —消费—复购” 链条;专业人才匮乏,线上无传播矩阵,线下未联动区域资源,品牌局限区域。
3.3.3 针对性发展对策
针对业态协同,设计“柿酒全链条体验”套餐,游客上午摘鲜柿、下午参观酿造车间并参与“柿酒勾调”、晚间住主题民宿,形成消费闭环;与当地农户签协议,收鲜柿酿酒,农户参与民宿保洁增收;并对1 小时车程圈高端客推“周末品鉴之旅”,含专车、私厨宴,与西安高端餐饮合作;对省外客在OTA平台上线“3 日游”产品,借陕西文旅公众号推广。针对人才短缺,招聘短视频运营、文旅策划使用新媒体账号每周发布内容[6];线下联动富平陶艺村等,推“柿酒+陶艺”一日游。针对辐射窄,
3.4 融合创新阶段典型企业D
3.4.1 发展阶段诊断
企业D是富平农业融合创新龙头,总占地约 1.2 万亩,含5700 亩柿子标准化种植园、5.7 万㎡加工厂房,布局研发、文化展示、休闲旅游等业态,打造“柿子小镇”综合体,年均接待约 3 万人次。具有“区域资源重组互补,协同发展”的特征,判断其处于聚集优质旅游资源的融合创新阶段。
3.4.2 当前主要问题
多主体协同难,涉及种植户、加工企业等多主体,无完善治理机制,资源整合效率低;品牌无全国影响力,宣传力度弱,知名度局限区域;商业模式待优化,重资产投入大,产业带动作用未释放。
3.4.3 针对性发展措施
针对协同难,成立“柿子小镇协同发展理事会”,吸纳合作社、加工企业等,定规划手册;按销售额提取“协同基金”,补贴合作社、支持加工企业升级。针对品牌弱,挖掘柿饼古法制作的传统文化,设计IP及周边;线上与抖音乡村旅游板块合作,邀 KOL拍视频;线下参展农交会、旅博会,设特装展位。针对模式问题,投资建设数据中台,引专业文旅公司增夜市、研学基地;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农商行推“柿子产业贷”,缓解资金压力,带动区域发展。
四、结论
传统种植阶段企业,通过打造自有品牌、延长产业链、建立风险机制,可突破生产单一性,进入参观旅游阶段,为休闲观光农业奠定基础。参观 题景观、设计深度体验项目、组建专业运营团队,能摆脱同质化困境,进入休闲一 体化阶 升级。休闲 一体化阶段企业,推动多业态深度融合、强化文化赋能、拓展市场辐 创新阶段,完善休闲观光农业生态。融合创新阶段企业,创新协同治理机制、 传播、优化商业模式,能引领休闲观光农业成熟发展。四类企业沿“单纯种植→观光旅游融合创新”路径差异化进阶,逐步完善休闲观光农业体系。
此过程中,上游供应链因标准化种植与原料保障机制夯实,中游价值链借“农业+旅游”融合延伸,全链条耦合度随业态协同提升,推动产业链从 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与价值创造效率。四阶段模型适配富平柿子产业实际, 对策”指引,既明确微观企业升级路径,又串联宏观产业链逻辑,助力企业有序转型,推动产业向集约化、高融合度的休闲观光农业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东.富平柿饼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升研究[C]//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第四届教育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5:77-79.DOI:10.26914/c.cnkihy.2025.020810.
[2]赵玉山.陕西:“富平柿饼”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前 25 强[J].中国果业信息,2024,41(10)
[3]杨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5,(06):1-3.
[4]吕江格.陕西富平柿饼营销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食品工业,2023,(21):48-50.
[5]王靖威,昝再利.陕西富平柿饼市场现状与宣传推广策略[J].现代企业,2021,(06):82-83.
[6] 贺佳. 乡村 振兴战略 下陕西 省电商助 农实施 路径研 究—— 以富 平县柿饼 为例[J]. 商业 观察,2024,10(22):104-107+112.
受 2025 年度社会实践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