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索
汪晓珍 张园园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 重庆市朝阳中学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而且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等。课程思政最早是由上海市教委率先提出并实践的,但在2020 年教育部提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才进入了全面推广的阶段。高中学科教师们也开始意识到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尝试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及核心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中学科教学的课堂就是学科教师实施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一名高中生物老师,除了教授学生生物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根据学科内容,充分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沿着正确健康的成长道路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是成败关键。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是协同育人,要求学科老师打破打破壁垒,改变过去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与其他学科教育无关的观念。如何实现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是所有学科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课程思政实践的关键路径是隐性融入和长期融入。[1]不是生硬地在学科教学里加入政治口号或思政课内容,而是要求学科老师在自己的学科教育教学设计过程中深入挖掘各类学科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学科发展史、科学精神、人文情怀、职业道德、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生态文明理念、辩证思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细水长流般的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
二、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策略
1.研究学生:要落实课程思政,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等[2]。学科教师还要和学生多交流沟通,以便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其既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便在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复合学生思想特点的内容,创设真实的情境教学内容,坚持恰当自然渗透的原则。
2.研究教材:学科教学中每个章节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需要教师去深入挖掘。如果老师个人难以完成任务,可以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利用每周备课组活动,根据教学内容首先制定出每个单元可以融合哪些思政方面的教学元素和目标,然后制定落实这些目标的些具体措施。确定好本节课需要引入的思政元素后,需要选出恰当的实例。[3]例如在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学科教学中欲引入科学精神,以选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杂交水稻之父的“禾下乘凉梦”的实例,引入之前,备课组教师需要经过精心加工,以学生能理解的内容和形式在教学中使用。并且考虑在教学的哪个环节恰当的引入较好。如用于创设情景可在课堂导入时引入;用于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则在概念教学时引入;用于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则在课后作业时引入。如果引入恰当既避免了教师直接说教的死板,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研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3.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重中之重。例如,在基因工程安全性的话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探讨其科学性、伦理性和社会责任,采用互动教学[4]。教师创设模拟情境转基因食品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利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体验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再如,在免疫学应用的引课阶段采用案例法,备课组结合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科学家陈薇的研究成果。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内化思政元素。在对新冠病毒的结构研究和抗体疫苗的制作方面,我国科学家也取得了许多突出的研究成果。让学生认识到免疫学的重要性,感受科技兴国的家国情怀。三如,在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教学中中引入物种入侵的主题,让学生下去用互联网收索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在生活中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旨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背后的思政意义。
4.研究课程思政的成果评价形式:学完选择性必修 2 以后,可以开展减小生态足迹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保护的手抄报比赛活动。把保护环境和习主席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政理念扎根于心里,并向社会宣传。学完选择性必修3 以后,可以开展辩论赛,通过国内外著名的生物学研究案例,如“基因剪辑婴儿”事件,检测学生对生物伦理性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三、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图
课程思政要求学科教师有计划的将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巧妙的融合,所以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有必要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图,该图可以指导老师明确课程思政的各个环节。课程思政体系图的设计可以分三个环节[6]:首先明确思政元素与思政目标;其次是确定融入的知识点;第三是明确思政融入方法。如在选择性必修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这一节的教学内容中我们就可以构建如下思政体系图: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以用“转基因大豆贸易争端”做课程思政的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情境互动式教学。创设转基因技术给不同社会人群生活带来的影响,通过辩论使不同的意见能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殊途同归”,形成共识,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课堂呈现方式—角色扮演: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扮演角色。包括扮演政府官员、科学家、食品供应商和消费者等,扮演者从各自角度出发,发表不同的意见。
课堂前的准备:角色扮演者可以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分别搜集不同国家或地区转基因生物研发和安全评估、转基因食品销售等方面的资料,特别是我国有关转基因生物研究和商品化的法规和政策。特别提醒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在处理收集的资料时区分事实与观点,寻找确凿的证据。
发言时的注意事项:要精准地运用证据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辩护,有序地呈现具有说服力的证据。陈述时要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判断,要避免得出言过其实的结论。同时还要善于洞察对方论证的陷阱和漏洞,如识别论证中的逻辑错误等。辩论时,切忌对同学进行人身攻击。
课程思政巧妙的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科教学中[7],不仅能让学生学习科教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更能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伦理观、安全观、法治观和生态文明观,培养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 孙国忠. 浅谈高中学科教学中中小学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J]. 科学咨询,2019.(07):127.
[2]朱宇林,吴敏.高中生物学课程思政研究初探[J].公关世界,2020.(14):143-144.
[3] 孙雨, 张洪. 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中小学思政理念的探索[J]. 教育观察,2019.8(42):18-20.
[4]李晓晗, 张兆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合的策略研究.教育研究与实践,2023.34(2), 45-52
[5]汪丽,周栋强.生物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现代教育科学,2022.29(4),88-94.
[6]邹宁,王曼林.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与思考.教育革新,2024.41(1),76-83.
[7]孙悦, 陈旭.高中生物教育中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的案例分析.教育探索与实践,2023.37(3), 58-65.
【
作者简介】汪晓珍,女,生物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张园园,女,高中生物教师,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