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融合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黄亮
重庆市育仁中学校 401135
一、高中数学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的开展意义
(一)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
相较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展,更强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所以通过开展有效的学科融合模式,能够打破了单一学科知识的壁垒,将数学与不同领域的内容有机结合,这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不仅能让学生看到数学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还能促使他们学会从不同学科视角思考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认识数学的工具性与逻辑性。进而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和跨学科思维,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综合数学素养。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高中阶段,学生想要进一步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就更需要学习内驱力,即学习兴趣的引导。而高中数学中的知识概念更为抽象,因此通过学科融合模式,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实例,让概念内容更直观。同时,在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时,学科融合模式也能引入其他学科的有趣元素,展示数学的实际价值。进而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刻板印象,让他们以全新视角探索数学,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
(三)拓宽学生交流表达的渠道
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同样也需要通过多样化的交流场景,来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而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的开展,恰好为此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在跨学科的知识应用中,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即便是数学水平较差的学生,也能在其他学科知识的辅助下,找到表达的切入点。这种多维度的交流场景,不仅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在与同学的讨论中学会倾听不同意见,完善自身的认知体系,逐渐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分享思考。
二、高中数学学科融合模式的开展策略
(一)选择适合的学科融合内容
在高中数学学科融合模式开展中,为了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与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找准学科融合的切入点,从而使学科融合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在讲解 2024 年数学新高考一卷选择题第十一题时,本题考察的是函数最值、单调性,以及零点存在定理等综合知识。在学科融合中,教师就可以结合题干中,将函数曲线图像与“丝带”造型类比的说法,将数学知识与美术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的线条变化,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感受数学图像美感,并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学科融合内容选择和教学情境构建,学生不仅能巩固本章所学的函数知识,还能理解数学与美术之间的深刻关联,认识到数学不仅是逻辑推理的工具,也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二)丰富学科融合的开展形式
想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教师在学科融合模式的应用中,还要丰富原有的教学形式,让学科融合的开展更加灵活多样。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中“立体几何初步”这一章时,教师可以结合美术学科中的空间构图知识,进行“立体几何模型设计与绘制”实践活动。在活动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立体物体,如建筑模型、包装盒等,分析其几何构成要素,然后引导学生运用美术中的透视原理,在纸上绘制出不同角度的立体图形草图。接着学生需要根据绘制的草图,使用卡纸、剪刀、胶水等材料,亲手制作立体几何模型,并在模型表面,标注出棱、顶点、面等关键元素的数量和位置关系。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入虚拟仿真教学工具,让学生通过三维建模软件构建立体几何模型,并进行旋转、切割等动态操作,直观观察几何体的构成特点和空间关系。通过这种“观察—实践—交流”的跨学科形式,学生不仅能直观理解立体几何中的空间概念,还能在动手操作中提升对几何图形的感知能力,同时将数学的严谨性与美术的创造性有机结合,让抽象的几何知识变得生动可感。
(三)利用实践作业拓展学科融合模式的影响
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局限在课堂上,课后的实践作业的实施,同样是深化学科融合效果的重要途径。这就提醒教师,在学科融合的设计中,还可以设计跨学科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主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和其他学科内容相联系。例如在学习完“函数”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结合物理学中的运动学知识,布置“生活中的函数关系探究”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如汽车行驶,选择一个具体案例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相应的函数图像。通过这样的实践作业,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还能进一步拓展学科融合模式的覆盖面,使跨学科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理论走向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学科融合模式,不但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多学科的广阔知识视野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在数学学科融合模式的设计中,教师还需不断探索学科融合的新路径与新方法,结合时代发展与学生需求,优化跨学科教学内容与形式,让数学真正成为连接各学科知识的桥梁,助力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与能力的跃升,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贞贞. 多学科融合视角下高中数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5,(12):64-66.
[2]姜世彩.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2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