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校园欺凌防治的德育路径与安全保卫联动策略

作者

李顺昌

福建省南安市柳南中学 邮编:362302

当前,初中校园欺凌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生情况,其形式多样,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及学业均产生负面影响,也给校园安全管理带来挑战。政教保卫处作为校园德育与安全管理的重要部门,需承担起欺凌防治的关键职责。在此背景下,探索德育路径与安全保卫联动的策略,结合沪科版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构建科学有效的防治体系,成为当前初中校园管理的重要课题,对维护校园稳定、保障学生权益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

1 初中校园欺凌防治的意义

1.1 促进初中生健全人格发展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价值观与行为习惯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校园欺凌会使受害者产生自卑、恐惧等负面情绪,甚至引发心理创伤,对欺凌者而言也可能导致其形成暴力倾向等不良人格特质。通过欺凌防治工作,借助德育引导学生树立尊重、友善、责任的价值观,配合安全保卫措施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能让学生在健康的氛围中学会与人相处,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健全人格,为其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1.2 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和谐的校园环境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校园欺凌的存在会打破校园的宁静与秩序,引发学生及家长的不安,影响校园的整体氛围。开展欺凌防治工作,以德育规范学生行为,以安全保卫强化校园秩序管控,两者协同作用可有效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消除校园安全隐患,让师生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中教学与学习,提升校园的凝聚力与归属感,推动校园整体发展[1]。

1.3 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其在校园中形成的行为习惯与道德观念会对未来社会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校园欺凌若不及时防治,可能导致不良行为延伸至社会,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通过有效的欺凌防治,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与共情能力,使其成为遵守社会规则。懂得尊重他人的公民,从源头减少潜在的社会矛盾,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注入积极力量,实现校园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良性衔接。

2 初中校园欺凌防治的德育路径与安全保卫联动策略

2.1 挖掘沪科版教材德育资源,融入欺凌防治教学

沪科版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德育元素,政教保卫处可联合学科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与尊重他人、法治观念、责任担当相关的内容,将校园欺凌防治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结合教材案例讲解欺凌的危害与法律后果;在语文课程中,通过分析相关文章引导学生理解友善与包容的重要性。同时,安全保卫部门可配合教学开展校园安全知识讲座,展示欺凌事件的真实危害,让学生在德育学习中强化安全意识,实现教学与保卫的初步联动[2]。

2.2 建立政教保卫协同管理机制,强化欺凌预防管控

政教保卫处需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德育部门负责日常学生行为规范教育,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宣传反欺凌理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交往观念;安全保卫部门则负责校园安全巡查,在教学楼、操场、校园角落等易发生欺凌的区域增加巡查频次,安装监控设备并定期维护,确保及时发现潜在的欺凌行为。两者需建立信息共享渠道,德育教师发现学生异常行为或欺凌苗头时,及时反馈给安全保卫部门;保卫部门在巡查中发现问题也需第一时间与德育教师沟通,共同制定干预方案,形成预防管控合力,将欺凌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

2.3 构建家校社协同德育保卫网络,拓展欺凌防治维度

校园欺凌防治不能仅依赖学校,需联合家庭与社会形成协同网络。政教保卫处可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欺凌防治知识,指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与人际交往情况,传授与孩子沟通的技巧,让家长成为校园欺凌防治的重要力量;同时,积极联系社区相关部门,如派出所、社区居委会等,邀请社区民警进入校园开展法治教育活动,社区居委会协助学校开展校外安全监管,及时反馈学生在校外的异常行为。通过家校社三方协同,德育方面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保卫方面实现校园内外安全管控覆盖,拓展欺凌防治的维度,提升防治效果[3]。

2.4 完善欺凌防治评估反馈体系,优化德育保卫策略

为确保德育路径与安全保卫联动策略的有效性,需建立完善的评估反馈体系。政教保卫处可制定评估指标,定期对学生的道德认知、行为表现及校园欺凌发生情况进行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行为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同时,设立反馈渠道,如校园意见箱、线上反馈平台等,鼓励师生、家长对欺凌防治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根据评估结果与反馈信息,分析当前德育内容与保卫措施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策略,例如优化教材德育内容的融入方式、调整保卫巡查频次与重点区域,不断优化德育与保卫联动策略,确保欺凌防治工作持续改进,适应校园发展与学生需求。

3 结束语

初中校园欺凌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路径为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安全保卫为校园提供秩序保障,两者联动是防治欺凌的关键。本文结合沪科版教材与政教保卫处职责,提出的四项策略旨在推动两者协同发力。未来,学校需持续探索德育与安全保卫联动的新方式,不断完善防治体系,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初中生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路登莲.学校德育中的校园欺凌与班级管理重置研究[J].家长,2021(19):79-80.

[2] 马 宏 杰 . 初 中 校 园 欺 凌 的 成 因 及 防 治 策 略 探 讨 [J]. 甘 肃 教 育 研究,2022(09):139-141.

[3] 刘康民.初中校园欺凌行为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研究[J].新课程,2022(0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