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加固在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韩江跃
嵩县路通公路养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区域经济差异大,受地理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面临着软弱地基处治问题。软弱土层的主要特征有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强、渗水系数小等。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中,若路基加固不当,势必会出现不均匀沉降,影响路基稳定性。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该方法将重锤提高到一定高度,随后自由下落重复夯实地基,从而起到提高地基强度和减少地基压缩性的目的。相比其他地基加固方法,强夯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发挥土层自身的潜力,加固效果显著,施工便捷,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软土的特征
作为一种自然历史的产物,软土是由于古气候、地理环境、沉积环境等不断变化而演变成的一种土质,其特点为压缩性高、天然含水量大、承载能力低,且多为淤泥沉积物。其工程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天然含水量大。相比其他土质,软土的天然含水量较大,基本上在 30%⋅90% 之间,甚至有时会在 200% 以上,天然含水量在液限之上。
第二,天然孔隙比较高。相比其他土质,软土的天然孔隙比较高,在1-2 之间。
第三,压缩性强。软土具有较大压缩系数,可以达到 0.5⋅1.5Mpa 。在外部荷载等因素影响下,软土沉降量大,存在不均匀沉降。
第四,渗透系数小。软土垂向渗透系数基本上在 10–6–10–8Cm/s ,透水性差,对地基强度影响较大,极易造成较大沉降、变形问题。
第五,抗剪强度低。通常情况下,软土的抗剪强度在25KPa 以下。
第六,不均匀性。软土在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极易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
二、强夯加固机理
强夯法被称为强力夯实方法,或者也被叫做动力固结方法。其加固机理为通过重锤(8t-30t)利用大型履带式强夯机由一定高度自由落体,从而夯实地基。通过这种加固方法,一方面,可以快速增强地基的承载力,提高地基的压缩模量,打造成密实度良好的地基。另一方面,强夯加固可以改变地基一定深度内地基土的孔隙分布情况,改善地基质量。强夯加固施工特点如下:
第一,施工中所采用的设备较为简单,操作方便;
第二,强夯加固法在很多土质内均可使用,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且加固效果不错;
第三,强夯加固后,可提升地基的承载力,相比普通地基,其强度可提升 2-5 倍;
第四,强夯加固后,可降低地基土压缩性,相比普通地基,可降低2-10倍,同时加固影响深度较大;
第五,相比换土回填工艺,强夯加固可节约成本,降低费用 50% 左右。相比预制桩加固工艺,则费用最高可降低 70% 左右。
三、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所处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较厚杂填土,且极为松散,将大大加大施工难度。本路段软土路基段起讫桩号为 K53+495~K55+500 段,由于本路段自然地面以下存在大量饱和粉质粘土、粉土,具有较大含水量、孔隙比等。为提升路基承载力,需做好软土地基处理工作。
四、软土路基处理方案
结合工程地质勘查情况,本工程所需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主要有2 点,其一,池塘段软弱土引起的沉降问题、土层液化问题;其二,由于填方高度原因引起的池塘外路段不均匀沉降问题及杂填土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
1、软弱土层处理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显示,池塘段软弱土层为 1-2 层,局部存在淤泥质土,具有较差均匀性。此外,由于本层厚度相对较薄,平均厚度仅为 1.99m ,需将其挖除。
此外,仅池塘段存在 3-1 夹层,具有较高含水量,相比周边深度相同的土层 3 层,其压缩性高出许多。即 11MPa 为 3 层压实模量,4.9MPa 为3-1 夹层压缩模量。加之池塘内地势低,填方高度高于周边区域,因此,很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处理方法应采用强夯、冲击碾压等方式,有效提升其密实度,促使原地基表层形成一定厚度的硬壳层,消除一定深度内的工后沉降。
2、不均匀沉降、杂填土问题处理
为消除不均匀沉降,尽可能降低高填方区域的原地基沉降,并构成一定厚度的硬壳层,用于处理不均匀沉降问题。
针对杂填土问题,可将表层耕植土清理干净,尽可能将垃圾、树根等有机质成分清除,同时利用碾压、强夯等施工工艺,进一步提高其密实度,减少杂填土的可压缩性。
五、强夯加固施工技术要点
1、表层土处理及场地平整
第一,施工前,尽可能清理干净场地内表层 50cm 以内的耕植土,随后通过冲击碾压法进行原地基碾压施工,从而增强地基强度。
第二,耕植土厚度在 50cm 以上,待表层 50cm 清理干净之后,需翻挖清除面以下 1.5m 范围内的土层,将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杂质清理出去,如树根、生活垃圾等,随后利用冲击碾压工艺,对其进行碾压施工,保证满足土石方工程设计密实度规定。
第三,待完成上述施工后,可根据勘察报告CBR 试验结果,对施工段内不符合要求的区域进行换填,保证满足施工规定,随后基本整平地基。
2、强夯施工
(1)强夯施工前,需基本平整施工区域,避免出现高差过大现象。由于施工场地限制,抛填石应由便道逐渐向外挤淤回填,分两次向施工作业面搬运材料及整平。选取履带式挖掘机向外铺填,并做好标高控制。
(2)根据设计要求,在指定位置标注夯点位置,并测量高程。按等边三角形进行夯点布设,施工机械就位。考虑到地下水将会对强夯能级造成一定影响,点夯施工采用两遍3000KN•m 能级进行施工。夯点间距为 4.5m ,夯点布置为正方形,单点击数为 10~12 击,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必须控制在 5cm 以内。
(3)夯击施工过程中,要一击一击地做好夯坑深度记录。在夯击时,若出现夯坑深度过深导致起锤难度大,必须及时暂停夯击,将填料回填到夯坑内,直到和夯坑顶面高度一致,此时同样要做好填料用量的记录。此外,夯击时常常会遇到周围软土被挤出的情况,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需及时清理淤泥,或将一层碎石垫层铺筑于夯点周围铺设碎石垫层时,所选用的碎石不得含有杂质,最大粒径控制在 300mm 以内,含泥量不得超过 10‰ 。碎石垫层厚度为 1.5m ,随后继续进行施工。在本工程夯击施工中,可按照隔行跳打的原则,从内到外进行夯击施工,防止相邻夯点相互影响。
(4)待点夯施工后,可按照单点夯击能 1000KN⋅m 进行一遍满夯,单点击数控制在4~5 击,夯实场地表层松土后,测量场地高程。
(5)完成上述施工后,需根据施工要求,详细检查各项施工数据和相关记录,并检测路面强度。通过补夯、重铺等方式处理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基路面。强夯处理后,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对竣工地基进行承载力试验,碎石土地基的检查时间控制在大于 14d 左右,粘性土地基的检查时间控制在28d 左右。通过重型动力触探检验地基的承载力,按照1 处/2500 ㎡的频率进行检测,深度控制在80cm—120cm 范围内,且对不少于 30% 的夯点进行检测。在检测完地基强夯质量后,一旦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达不到原定设计要求时,需要采取补夯等其他措施。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普遍存在含水量高、强度小、稳定性差等问题。若软土地基处理不好,将无法满足路基承载力等要求,甚至出现严重质量隐患。为此,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加固方法进行有效处理。强夯法能够在强夯作用下,有效提高地基土强度,降低地基土压缩性,并能提升土层均匀度,保证路基稳定。
参考文献:
[1] 伍太航.公路软土路基沉降分析与处理对策探讨[J]. 交通科技与管
理,2023(06)
[2] 陈旋.公路软土路基加固处理及沉降分析[J]. 交通科技与管
理,2023(11)
[3] 吕巍岚.探讨强夯法施工技术处理软土路基[J]. 中华建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