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创新

作者

李艺

宁阳县洸河学校 271400

前言

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运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对班级内的各项资源进行统筹、协调与指导的一系列工作。作为学校运行的基础,班级管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学校整体管理的效果,也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思想发展和全面成长。德育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孩子身心发展与良好人格的培育,对其未来的成长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但在今天,随着教育对核心素养的重视,加之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不少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仍容易忽略对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的培育,这使得德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深度,最终影响到德育的实际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优势

(一)开辟了德育工作途径

利用互联网开展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创新的必然选择。网络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对班主任来说,互联网打开了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提供了新的教育平台。比如,可以建立班级邮箱、班级主页、家校交流群或者线上师生互动窗口等方式,积极开展道德教育,组织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借助网络展示班级成果,推动德育形式不断创新[1]。

(二)改变了德育工作方式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过去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主的老办法上,而是要积极借助网络平台,推动德育方法从单向灌输向引导、启发和体验方法的转变。传统的德育方法虽然也能教会学生分辨是非对错、美丑真假,但缺少正面带动、实例感受和真实情境的参与,更多的是靠要求和服从来完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德育工作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发展。正因为如此,班主任更需转变思路,借助互联网新途径,培养小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二、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善用网络资源,拓展德育内容

在当前小学德育实践中,内容往往较为抽象、趣味性不强,统一要求多而个性关注少,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真正理解和投入。这种方式不易调动学生主动性,也难以回应不同孩子的成长需求和情感体验。而互联网的发展为德育带来了新的可能和丰富的资源。班主任可积极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和数字资源,系统搜集一批贴近生活、形式多样、具有感染力的教学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文化传承、审美教育、劳动观念以及生态保护等主题,以影像、动画、绘本、微课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有机融入日常德育过程中。例如,借助短视频呈现道德两难情境引导学生思辨,通过云端展览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利用数字化项目式学习推动学生合作探究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甚至组织班级共编网络文明公约等等,拓宽德育的覆盖领域,实现德育成效的全面提升[2]。

(二)依托互联网,创新德育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发展,给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现在学生能够方便地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面对这种变化,班主任更需要主动适应、积极应对,不断创新教育方式,让德育更贴近学生,更具感染力。班主任可以多利用网络和学生保持沟通,这样既能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心理状态,也能让德育更贴近每个人的实际需要。比如,加上学生的微信或QQ,关注他们的日常分享,留意其网络动态,从而更全面地把握他们的真实需求和兴趣。基于这些观察,老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帮助他们培养良好品格,规范自身行为。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加强班级网络平台的建设,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例如,借助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建立班级专属平台,定期推送与品德教育相关的优质文章、视频等资源,让学生在浏览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正向引导。同时,教师可以围绕“诚信”“合作”“友善”等主题,向学生征稿,邀请他们结合自身经历发表观点,并择优在平台上展示,并给予其表扬。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自律精神,最终实现思想与行为的共同成长[3]。

(三)重视互联网技术,强化家校合作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最亲近的人。在互联网时代,班主任更应注重与家长合作,共同构建价值一致的成长环境,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线上渠道,与家长保持日常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需求,并据此调整德育的内容与方法,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管理效果。

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借助线上渠道适当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认识到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例如,推荐一些积极向上的影视或动画作品,鼓励家长陪同观看,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更应加强对孩子使用网络的监督,例如设置“青少年模式”,控制上网时间,防止沉迷。家长不妨多陪伴孩子参与户外运动,如爬山、打球、骑行等,或一同参加垃圾分类、植树、关怀空巢老人等公益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结束语

总之,小学班主任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善用互联网的优势,把网络资源、社会实践以及信息技术和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补充、不断创新,让德育更加贴近学生、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 王海 燕. 互联 网背 景下 小学 班主 任德 育管 理工 作的 创新 [J]. 天津 教育,2024,(17):44-46.

[2]孙金华,赵金山.“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22,(14):11-13+20.

[3] 佳曼草.“ 互联网+ 德育” 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新实践[J]. 知识文库,2021,(17):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