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途径与价值研究

作者

张力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学校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引言

把民族音乐放进课堂教学体系里,既可以促使学生在音乐理论学习和练习当中深刻领会民族音乐蕴含的历史意义,地域特点和人文价值,又能推进初中音乐课程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机制的研究向前发展,这样做不但可以拓展音乐教育的宽度和深度,而且还能切实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从而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守护意识和传承责任感。

1 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路径探索

1.1 将民族音乐融入课程内容

在初中音乐教育体系里,把民族音乐元素加入到课程内容当中去,这是传承文化传统的关键途径。通过系统整合各种不同的民族音乐作品,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体会并欣赏各个文化语境之下音乐的艺术特色以及表现手法,比如单元式教学模式,可以针对某个民族文化主题展开专门探究,中国民乐、非洲鼓乐或者西方民谣等等,在实际教学进程中,教师既要教授乐器演奏技巧,也要讲解那些音乐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历史背景以及在民族文化中的价值所在,这样的综合性课程设计有益于优化学生的音乐操作水平,而且能够加强他们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以《茉莉花》为例子,教师可用多个方面教学手段指引学生全面分析它自身蕴涵的艺术价值,在刚进课堂的时候,教师应当把不同版本的这首曲目的录音材料播放出来,还要凭借不同的地方特征展开系统的讲解,并且要利用那些关于历史文献方面的材料来诠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中国民间社会里象征的意义,通过对乐谱中旋律结构以及歌词所包含的意义进行剖析,可以使学生们既增强了自身对音乐的体现水平又可以从各种侧面感受到中华优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把民族化的音乐元素融入教学教育体系当中,不仅可以让整个音乐课程变得更为充实有趣还提供了一种途径去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强化文化认同感。

1.2 现代科技与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环境之下,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多种媒介资源推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已经形成了一条革新又高效的做法。多媒体技术被应用时,教师可以把抽象的音乐理论知识同丰富的视听素材相融合,从而帮助学生形象地掌握民族音乐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含义,利用视频,音频以及互动软件等多种载体来表现各个民族的传统乐器演奏情形与舞蹈表演片断,进而引领学生全方位体会各种民族音乐的独有魅力,在课堂上挑选一些典型的民族音乐作品。比如《二泉映月》或者非洲打击乐,并且借助多媒体资料还原当时的演出画面,深入探究演奏者所表达的感情以及作品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既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加深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教育工作者借助移动终端和在线平台来促使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不少音乐教育类的应用程序汇集了大量的民族音乐资源,其中包含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涉及到听觉感受,演奏技巧的学习以及远程课程的参与等内容,这样一种开放式的自主学习方式既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又便于他们针对某项民族音乐展开深入探究,进而推动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类似的任务,比如让学生从指定的平台里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一首民族传统乐曲,然后围绕这首乐曲的历史背景,演奏形式以及文化意义展开系统的分析,课堂上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体会。

2 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价值

2.1 提升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

在初中音乐教育体系当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它对于增进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及民族自豪感有着积极的影响。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主要承载形式,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而且深刻表现了民族精神的本质特性,通过音乐课堂里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系统地探究本土文化的发展脉络及其核心的价值取向,进而加深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和情感联系。在实际的教学进程中,教师应当采取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并用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民族音乐独有的艺术魅力,演奏技巧以及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和文化积淀,特别在教授中国民歌的时候,教师要全面剖析曲目的创作背景和社会文化语境,助力学生更好地领悟作品的艺术内涵和人文价值,通过参加民族音乐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同传统文化的情感联系,而且还能进一步引发对民族历史的兴趣,促使个人身份认同的形成与发展。

2.2 培养审美能力与创造力

把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到初中音乐教育体系当中,既有益于学生审美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育,又对提升其音乐核心素养起到积极影响,民族音乐凭借独有的旋律构造,节奏特点以及演奏技法,给学生给予多种艺术感受,利于他们在欣赏和操作过程中领悟音乐的本质属性。通过系统地学习各类民族音乐流派,学生可以全方位把握音乐要素,而且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提升审美感知水平,讲授非洲鼓乐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促使学生注意节拍变动和音色差别,依靠实际操作加深对音乐内涵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能巩固学生的音乐技能,又能激发他们的革新潜能,学生可以融合各种民族音乐要素展开创作练习,在探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音乐表现手段并做到个性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育领域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既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又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元素。教师利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理论讲解、实际探究、学科整合等)来传授民族音乐知识,促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与互动交流的过程中领悟本土文化内涵,学习民族音乐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在音乐表达及艺术创作方面同样有重要意义,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入手,既能有效地保护大量的文化遗产资源,又能强化其社会责任感与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薛明扬,畜赣生,钱振民.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向阳.漫谈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5(1).

[3]路泽雯.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初探[J].小作家选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