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慧学习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质量的实践探索

作者

黄彩霞

四川省绵阳市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62100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承受着学业、就业和人际关系等诸多压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成了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重点场所。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支持下,智慧学习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变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准确剖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个性化教学,对于提高课堂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目标和要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提高心理素质,其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塑造健全人格以及适应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其目标是多维的:

从认知层面上讲,指导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主要涉及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应对和自我认知理论内容,厘清心理健康在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过程中的意义。

从技能层面上讲,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来训练学生对自己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获得诸如放松训练和理性情绪疗法之类切实可行的心理调节技巧,并加强心理自助和助人能力的训练[1]。

在要求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需要遵循科学性和专业性的原则,课程内容的设计需要以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保证知识传授的正确性,突出实践性,突出理论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及学习场景的有机结合。以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的方式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个性化,充分考虑学生成长背景和心理特点的不同,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智慧学习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质量的实践方法

(一)学习通平台的实时互动和数据采集

学习通平台在智慧学习的大环境中,以其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功能集成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实时互动和数据采集体系,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从实时互动来看,学习通拥有签到、抢答、投票和讨论区多元功能模块,能够深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各个环节中[2]。

当教学“人际交往的矛盾应对”等主题时,教师可以利用特定平台进行实时投票,迅速掌握学生对各种处理策略的偏好,在抢答功能的帮助下,促使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验,调动课堂的参与积极性,通过设置讨论区来引入开放性的话题,例如“怎样处理宿舍矛盾”,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打破传统课堂的单向输出模式,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在数据收集方面,学习通能够自动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这包括学生的发言频率、答题的准确性、讨论的活跃程度等,并据此生成一个可视化的学习分析报告。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分析,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和课堂参与情况,如果发现一些学生对“情绪调节策略”的学习答题错误率比较高时,可以及时地调整教学节奏并有针对性地讲解;通过对讨论区中学生交往的观察,确定有心理困惑者,并为下文个性化辅导奠定基础。另外,该平台可以将学生课后作业完成度、线上学习时长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学习轨迹,以帮助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全方面的评价,优化教学策略,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质增效。

(二)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学习道路

人工智能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算法能力可以准确识别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个体差异并为大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通过融合学习通平台收集到的课堂互动数据,心理测评结果和日常行为表现,该AI系统能够建构多维度学生心理健康肖像。如通过系统分析,发现某生在“自我认知”这一课题的考试上分数偏低,在课堂互动中对于与自我价值有关的课题缺乏参与,《认识自我的心理学工具》等微课视频,“性格探索”专题心理测试等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资源和有针对性的认知行为训练任务都会被自动推荐出来,在“情绪管理”教学单元中,AI可依据学生情绪日志记录、课堂情绪识别数据,利用摄像头采集微表情进行分析,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与难度。针对情绪波动大的同学推送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音频和情绪日记写作指导等实践资源;对于在情绪管理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建议学生阅读如“情绪传染群体动力学研究”这样的拓展性学术论文,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此外,AI智能问答机器人具备 7×24 小时在线解答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它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并与知识库中的专业解答或推荐的学习内容相匹配,从而构建一个“发现问题—智能解答,定向学习”的完整学习循环,教师端可以通过AI产生的学情分析报告确定班级共性心理问题和个体特殊需求,比如当检测到多名学生出现“考前焦虑”现象后,可以组织专题辅导和通过AI建议匹配度更高的案例库和团体辅导方案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此同时,AI不断跟踪学生学习效果并对后续学习路径进行动态优化,使心理健康教育由“群体普适化”走向“个人的精准化”,真正适应了大学生多样化心理发展需要。此外,AI还可通过社交行为分析,提前识别可能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比如,当监测到某学生线上互动频率骤降、作业提交异常时,自动触发预警机制,提示教师及时介入,系统定期生成心理健康发展趋势报告,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学习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途径。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环节中深度融合智慧学习,可以有效地化解传统课堂的弊病,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增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后,在智能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要不断探索智慧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之路,不断完善实践模式,从而为身心健康高素质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唐荣敏.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策略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1):162-163.

[2]张瑞亭,李玉雪.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对策探讨——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J].公关世界,2025(13):44-46.

[3]张蕾,李曦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5,11(14):125-12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