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场站动火作业安全环保监督
杨亚荣 刘旸
长庆油田安全环保技术监督中心 陕西西安 710000
1、引言
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油气田作为能源供应的重要支撑在保障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油气田场站生产活动存在诸多高风险作业且动火作业由于特殊性与危险性成了安全管理重点,因为数据显示近五年全球超 20%的油气田生产事故由动火作业引发且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对环境也有不容小觑的影响,而且动火作业常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物质操作,一旦不慎就会发生火灾、爆炸或者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所以油气田场站动火作业如何有效开展安全环保监督是提升行业整体安全水平的关键。这几年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动火作业风险防控大多集中在技术改进上而系统探讨管理措施的比较少,本文依据油气田场站动火作业特点分析潜在风险并从制度完善、人员培训、操作规范、监督检查等方面提出具体监督措施且着重指出要应用应急预案和信息化手段,这些措施施行后不但能减少安全环保风险还能促进油气田生产可持续发展,这一研究对提高油气田场站动火作业安全环保管理水平很有现实意义也能给行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
2、油气田场站动火作业安全环保监督研究
2.1 动火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油气田场站在运行时动火作业是高风险活动且潜在安全隐患不能小看,近五年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动火作业引发的事故在油气行业总事故中占比大概 15%-20% 且火灾和爆炸为主要事故类型,这些事故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且给环境带来深远影响,系统分析油气田场站动火作业风险因素可知主要有可燃气体泄漏、静电积聚、操作失误、环境状况不好等情况且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这些风险更凸显还容易被外界气象条件所影响,比如湿度低或者风速大的时候静电火花出现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为了更清楚地呈现风险源及其对应的频率就把数据整理成像表 1 这样的形式。
表 1 油 ∠i 田场站动火作业主要风险因素及发生频率

上述数据能让人看出动火作业时各类风险彼此交织成复杂的风险网络,所以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机制相当关键,要依据现场实际状况并把人为、设备和环境等因素综合考量后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
2.2 环保监督要点及措施
油气田场站动火作业事关安全且对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这几年随着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格,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基础上达成绿色作业成了行业关注的焦点。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数据表明,2019 到2023 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碳排放量每年平均增长大概 2%且动火作业由于高温燃烧特性在排放中占比不小,所以环保监督需要从源头控制、过程监管、末端治理这三个层面开展工作[1]。源头控制要强化动火前的气体检测和排放控制以保证可燃气体浓度在安全范围内并且使用低排放技术设备来削减燃烧时产生的有害物质。过程监管着重于实时监测与动态调整,例如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持续监控作业区域并及时采取举措阻止污染物扩散。末端治理重点关注尾气处理和废弃物处置,安装高效过滤装置和催化转化器能够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排放量并且还要重视水资源保护防止作业引发水体污染。对于突发状况,环保监督得预先制定应急预案并明确责任分工和响应流程,比如说油品泄漏时要马上启动围堵和回收程序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对土壤和水体的伤害。实行上述措施能有效降低动火作业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促使油气田场站朝着绿色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图1油气田场站动火作业环保监督要点及措施

2.3 安全环保监督体系构建
油气田场站动火作业想要达成安全环保的目标就得构建一套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核心原则且把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估相结合、形成多维度监管框架的科学完善监督体系,在设计这个体系时可以引进量化模型对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比如用下面这个公式计算综合风险指数:
(
)
其中,综合风险指数为 R,第 i 个风险因素的权重是 W_i 且该因素的发生概率为 P_i,利用这个模型能直观体现不同风险因素给整体安全环保状况带来的影响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优化资源配置,并且监督体系的运行得靠像搭建整合视频监控、传感器数据与管理信息的智能监控平台这种信息化手段来支撑以达成全过程可视化管理,在此基础上还要定期搞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来保证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动火作业的安全环保水平就可通过持续改进和技术创新慢慢提高进而给油气田场站的稳定运行提供稳稳当当的保障[2]。
3、结论
油气田场站动火作业是高风险环节,其安全环保监督对生产运行稳定性、环境保护成效有直接影响。全球能源需求增长且油气开采规模扩大,行业数据表明 2018-2023 年全球动火作业引发安全事故的比例逐年攀升,给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带来双重影响。若要显著降低这类作业中隐患的发生率,就得完善制度建设、强化人员培训、规范操作流程以及加强监督检查。在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智能监测手段的应用让监督效率和精准度大大提高。研究表明,科学的监督管理体系既能有效防控风险,又能给油气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以后要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才能应对越来越复杂的作业环境以及更高安全环保要求[3]。
参考文献
[1]赵薇;李庆弘;仝延超;李强;.油田小修作业现场安全环保监督方法探讨[J].安全,2018(S1):61-64.
[2]卢思华.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安全环保督察管理[J].前卫,2020,(25):166-168.
[3]徐安营,李新华.论油气田站场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管理观察,2012,(27):19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