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

张茜

平昌县白衣镇中心卫生院 636424

呼吸道健康是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础支撑,社区获得性肺炎作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社区人群内并不罕见,可能是因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发,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和咳痰等不适症状,在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呼吸衰竭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健康、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老人、儿童和免疫力薄弱的人群内的出现几率更高。所以掌握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就成为守护您和家人健康的重要环节,接下来我将带您共同了解有关知识,为您的健康筑起高墙。

1.什么是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感染的肺炎,是比较普遍的感性疾病。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都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引发原因,和在医院内感染的肺炎不同,主要在家庭、小区、工作场所等社区环境中传播,病原体会依托空气飞沫、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如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被他人吸入,就可能导致感染。

社区获得性肺炎在各个年龄段人群内均可能出现,但是老人、儿童、有慢性基础病、免疫力低下人群更加容易患病。

2.怎么判定自己是不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呢?

许多患者在患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后,认为自己可能是感冒、发烧,实际上判断自己是否可能患上社区获得性肺炎很简单,我们可先行从感染场景和症状入手。

仔细回忆您近期没有住院,若是没有住院却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就要提高警惕,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典型表现包括发热且体温常高于 38C 。咳嗽初期可能是干咳,之后可能出现咳痰,部分人痰中带血,同时还可能伴有胸闷、胸痛,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重,严重时会感到呼吸困难、乏力,此类症状都是较为显著的,相较于普通的感冒、发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咳嗽、发热往往更持续,还可能伴随精神变差、食欲下降。

如果您或者您的家属是老人、儿童或有慢性病史等易感人群,那么出现此类症状的时候就更加需要予以重视,可以及时前往医院接受诊疗,确诊需要医生结合胸部 CT 或胸片检查、血常规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3.如何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呢?

(1)做好日常防护

在外出时,人群密集处需要规范佩戴口罩,避免接触有咳嗽、发热等症状的患者,在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可使用纸巾或手肘位置遮挡抠鼻,打完以后及时地洗手,尽可能不要用手接触眼睛、嘴巴、鼻子等位置,避免病原体入侵。

(2)强化抵抗力

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需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同时还可以尝试着适当参加运动锻炼,逐渐提升自身免疫力。

(3)做好特殊人群防护

若是家中有老人、儿童等易感人群,可以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尽可能地避免去环境不通风的场所,如果家里人出现呼吸道感染,则需要保持距离。

(4)保持环境通风清洁

经常性地开窗通风,每天都至少通风2-3 次,每次保持在30 分钟左右,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很重要,此外还需要定期清洁家中卫生,勤洗和晾晒被褥,避免病原体滋生。

4.如何护理社区获得性肺炎呢?

(1)日常基础护理

保证患者每日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室内保持空气流通,鼓励患者多喝温水,饮食应尽量做到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比如粥、蛋羹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2)做好观察

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如果发热可使用温水擦浴等方式物理降温,体温过高则可按照医嘱服用药物,督促患者及时咳痰,必要的时候可以轻拍背部,帮助患者快速地排出痰液。

(3)康复期护理

按照医嘱坚持用药,千万不能自行停药或减药,逐渐增加休息时的活动量,如缓慢散步,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可以定期参与复查,观察肺部状况,若出现症状反复,则及时就医。

社区获得性肺炎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做好预防和护理,就能极大程度地避免给我们身体带来的危害,为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身体信号,按照情况做出精准应对,如此便可以有效地守护呼吸道健康,减少疾病影响。